800架无人机直扑乌克兰,那些承诺要向乌克兰派兵保障安全的国家,谁能抵挡俄军火力?

«--【·大规模袭击震撼上演·】--»

9月7日凌晨,俄乌战场再次迎来震撼一幕。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对乌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超过800架无人机配合着13枚多型"伊斯坎德尔"导弹,如乌云般直扑乌克兰,对其进行了饱和式打击。

此次袭击中,俄军的无人机和导弹如同雨点般落下。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纳特证实,俄罗斯使用了810架无人机和无人机诱饵袭击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俄军此次使用超800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发动袭击,其中4枚为弹道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则通报称,自6日夜间起,俄军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无人机对乌克兰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无人机生产、组装、维修、存储设施和发射地点进行打击,其中包括位于基辅西郊的"基辅 - 67"工厂和位于南郊的一处物流基地,并且宣称打击任务已经完成,所有既定目标被摧毁。

然而,此次袭击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基辅市军政管理局通报称,当天凌晨,俄军对该市发动无人机袭击。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表示,来袭的无人机残骸坠落导致乌政府大楼起火。

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也通报称,乌政府大楼在袭击中受损,屋顶和上层楼层受损,这是乌政府大楼首次因俄军袭击而受损。乌克兰外长瑟比加更是称,这是"严重的升级"。

«--【·袭击背后的多重意图·】--»

俄军此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袭击,背后有着多重意图。是对乌克兰军事能力的直接回应。就在俄军发动袭击的前一天晚上,泽连斯基还公开发表视频讲话称,在这场冲突中,乌克兰已经实现了60%的武器国产化,并且"这些武器威力强大,具备许多先进性能"。

甚至有消息称,乌克兰生产的无人机不仅供自己的士兵使用,还有"余力"出口给其他国家。俄罗斯此番大规模出动无人机袭击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等相关设施,显然是在针对性地回应乌克兰试图展现的军事生产能力,旨在削弱乌克兰的军事生产潜力,打击其军事自主化的企图。

是对准备向乌克兰派兵的26国发出警告信号。上周,多国在法国爱丽舍宫举行会议,据法国总统马克龙透露,至少有26个国家已经表示,愿意在俄乌停火或达成和平协议后,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以保障乌克兰的安全。

这一举动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明确表态,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只要敢进入乌克兰,那就是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如今俄军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势,就是要让这些国家清楚地看到,即便他们派兵进入乌克兰,面对俄军的大规模袭击,也未必能抵挡得住。

以战促和也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之一。近段时间,俄乌双方都频繁谈到了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面可能,其中普京主动提出,如果有望取得"好结果",泽连斯基可以来莫斯科,而泽连斯基则"对等回应",要求普京前往基辅会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的会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只不过需要有第三方适时推动。俄罗斯在这个时候发动大规模袭击,似乎是在为潜在的谈判积累筹码。

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依然强劲,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不敢轻视俄方的力量,也在测试那些声称要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究竟有多大的决心和能力。

«--【·俄乌双方的不同反应·】--»

面对俄军的大规模袭击,俄乌双方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乌克兰方面,虽然宣称通过火力以及电子战压制,共拦截了751个空中目标,其中包括747架无人机和4枚导弹。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次袭击还是给乌克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除了乌政府大楼首次受损外,泽连斯基还表示,目前袭击已造成2人死亡,仅乌首都地区就有数十人受伤。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7日还通报称,乌方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输油管道,造成火灾,不过俄罗斯方面暂未回应。 俄罗斯方面,国防部的通报显得较为冷静和克制,只强调了对乌克兰无人机生产等相关设施的打击,并未过多提及此次袭击造成的其他影响。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的策略性,其目的主要是实现军事目标,而不是刻意扩大冲突范围,引发更强烈的国际反应。

«--【·国际社会面临新考验·】--»

俄军的此次大规模袭击,也让国际社会面临着新的考验。 对于那26个表示愿意在俄乌停火或达成和平协议后向乌克兰派兵的国家来说,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