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特朗普后院失火?州长公开举起反旗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且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34%关税以来,中方迅速发布了一份规模空前的反制清单,不仅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也加征34%的关税,而且进一步通过"40箭"组合拳对美国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反制,涵盖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稀土供应管理等关键领域。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也爆发了美国国内极大争议。美国第一经济大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纽森公开表示"不支持、亦不会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甚至在某些领域配合中方展开对话,特朗普"后院失火"。
美媒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论点在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过大,对美国制造业带来所谓的"结构性损害",白宫希望以高关税及施压谈判为手段,要求中国在关键行业和领域让步。这样的大幅加征关税,也被视作其为了巩固基本盘选民、转移国内政治焦点的激进之举。
但面对美国大棒,中国并未像特朗普政府预期的那样示弱,而是选择更为坚决、有针对性地反击。可以说,这一系列反制举措让美国金融市场立即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挫,美国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据业内观察,短时间内标普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都已跌破多个关键点位,陷入所谓"技术性熊市"的边缘。
美国投资者纷纷担忧,对华展开全面的贸易战往往意味着商品价格上涨、产业链中断、从而冲击企业盈利预期。
一方面,美国传统制造业尚未从此前的供需失衡与疫情之后的人员短缺中完全复苏,另一方面,科技公司正需要依赖全球市场来分摊高昂研发成本,也需要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键零部件与稀土等原材料。一旦美中经贸关系全面趋冷,大量美国本土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将面临"寒冬时代"。
然而,更让特朗普政府尴尬的是,此次对华加征关税并未能在国内凝聚统一阵线,反而导致美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公开表态,他并不认同特朗普的贸易战升级策略,并正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或单独协议,力图让加州免受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配合中方打组合拳。
加州作为美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州,无论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还是农产品出口,都与中国等海外市场联系极其紧密,硅谷聚集了全球顶尖科技企业。
因此,美国一旦对华关税壁垒不断加高,这些加州的高科技企业会面临供应链与市场两端的双重压力,整个加州几乎都要承担关税"核弹"爆炸的后果。对于纽森而言,特朗普政府的单边关税大棒不仅破坏了加州最引以为豪的科技产业生态,也直接损害了本州企业、工人的切身利益。
02.加州作为民主党大本营,原本就和共和党不对付
此外,从政治角度而言,加州作为民主党的铁票仓本来就和特朗普的共和党联邦政府不对付,不仅在内政外交理念上与加州"多元"、开放的态度相左,更在移民、基建、医疗、同性婚姻等议题上与加州核心民意大相径庭。
纽森此番公开抗命,对于巩固加州民主党人的政治地位,满足本州选民对联邦政府的不满情绪而言,无疑是一种"加分"的行动,对于他日后可能竞选总统也积累了先期的政治声望。
在美国国内,不仅民主党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口诛笔伐,认为其"退回到关税壁垒时代",更有共和党内部分务实派质疑特朗普的举动过于冒进。
美国商会农会、零售业协会等主要行业组织也持续警告对华贸易战的负面后果。农产品出口州如艾奥瓦、内布拉斯加等地的农民对关税战叫苦不迭,因为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重要买家。
现在也因为特朗普加税而被中方加了34%关税,如何能不急眼?这样一来竞争力大大减少,美国农产品对于中国本就不是"刚需",国际市场上多的是,中方大不了不买美国的高价农产品,转而购买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农产品,而美国农产品可无法在全世界找到一个需求类似于中国的接盘对象,最后承担损失的还是广大农民。
此次特朗普后院失火,再度凸显了特朗普在推进对华贸易战中面临的结构性难题。过去数十年中,美国联邦政府在贸易政策方面拥有主导权,但地方政府因经济结构、政治立场的差异,常在具体执行层面"阳奉阴违"与联邦政府磕磕碰碰。
03.特朗普对全世界加征关税,只能起到反作用
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并非只针对中国,也瞄准了传统盟友,包括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
与此同时,在美国正面临经济疲软、通胀压力加剧、疫情后就业形势严峻等多重挑战下,特朗普政府大规模地制造外部摩擦,试图将矛盾向外转移的做法,难以获得各州和产业界的普遍支持,毕竟疯狂加关税最后还是国内的老百姓买单。
总而言之,特朗普此时若继续在贸易问题上"四处开刀",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国内分化风险,地方利益与联邦层面的政策冲突不断,国内经济领域也很难承受全球化产业链动荡的震荡。特朗普若想在此局面下对中国"速战速决",只是痴人说梦。
在外部面对中方强势反击、内部又有加州后院失火的双重压力下,特朗普政府所能依赖的资源与盟友在逐渐减少。对于美国而言,这场对华贸易战在一开始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