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搞10天爱国胜利宣讲,巴铁也要凑热闹?

南亚的热风还带着硝烟味,印度街头突然挂满了橙白绿三色旗,从首都新德里到南方的班加罗尔,一场为期 10 天的 "胜利日" 狂欢正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取材网络

摩托车队轰鸣着驶过街道,人群挥舞着旗帜高喊口号,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里,可就在这时,巴基斯坦那边传来消息,直接移交了一名在冲突中被俘的印度士兵。

这边厢还在庆祝 "大胜",那边就有人被对方送回来,这戏码是不是有点太巧了?这场高调的胜利庆典背后,到底是真的大获全胜,还是另有隐情?

取材网络

巴方 "大礼" 背后的博弈

最近印度的操作,简直像开了一场大型的 "胜利展销会",明明在战场上没拿到啥决定性的优势,却从5月13号开始,全国上下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

又是集会又是升旗,还有摩托车队巡游,反正能想到的能彰显热闹的形式,基本都用上了。他们这么折腾,说白了就是想把所谓的 "朱砂行动" 吹成天大的胜利,让老百姓觉得咱们军队老厉害了,政府老靠谱了,跟着莫迪干肯定错不了。

取材网络

同时莫迪本人更是亲自下场站台,跑到边境附近的亚当布尔空军基地,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发表演讲,特意选在 S-400 防空系统旁边站着,就是要告诉大家,巴基斯坦说摧毁了咱们这个系统,那都是瞎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印巴刚停火时,莫迪就有在12号进行过停火后首次公开讲话,当时他的发言更离谱,直言称巴基斯坦无人机和导弹在印度面前如稻草般落下,印度让巴基斯坦陷入深深的绝望。

取材网络

而就在印度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巴基斯坦则送来了一份让人意想不到的 "大礼",5月14号,他们把 4月印控克什米尔袭击事件中被俘的印度士兵移交回来了。

从公布的画面看,这士兵看着状态一般,神情有些萎靡,之所以这么做,巴铁背后有两层考虑,一方面,他们想通过释放俘虏,展示自己在战场上的优势,你看,我能俘虏你的人,还能好好地送回去,说明我有这个能力,没让你占到便宜。

取材网络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有自己的难处,和印度比起来,巴基斯坦的经济规模小,军事力量也相对薄弱,如果真的和印度打长期战争,他们根本耗不起。

19年的时候,巴基斯坦就干过类似的事,当时释放了印度的飞行员,很快就缓和了紧张的局势,这次估计也是想通过释放善意,让双方的关系别再恶化,给自己争取点喘息的机会。

取材网络

不过,两边在这件事上的态度还是有分歧的,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支持了袭击事件,可巴基斯坦却不承认,还呼吁进行独立调查,这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一边是释放俘虏的善意举动,一边是坚持己见的指责。

而印度呢,虽然搞着胜利庆典,但面对巴基斯坦的这波操作,多少有点下不来台,只能硬着头皮维持自己的 "胜利" 形象,而国内对这场胜利的质疑声已经响起,面对内部压力,莫迪政府又会如何应对?

取材网络

反对声与现实冲击

印度国内的反对声,就像庆典上突然响起的不和谐音符越来越清晰,反对党国大党最近跟开了挂似的,逮着机会就怼莫迪政府。

他们翻出5月7号空战的旧账,说印度损失了多架阵风战机,还有10号巴基斯坦空军都打到新德里边上了,这些事政府一直遮遮掩掩,现在又加上士兵被俘,简直是把莫迪政府的 "胜利" 遮羞布一点点往下扯。

老百姓也不傻,社交媒体上早就炸锅了,有人翻出巴基斯坦公布的战场画面,问印度那些被摧毁的武器怎么解释,而让我们来看,这边士兵被俘送回来,那边还在喊胜利,这胜利到底是赢在新闻稿里,还是赢在老百姓的幻觉里?

取材网络

其实印度这些年搞民族主义动员,靠对外强硬凝聚人心,早就在国内埋下了隐患,经济这两年不景气,年轻人失业率高,老百姓本来就有怨气,这时候政府还把精力放在搞庆典上,不解决实际问题,反对声能小吗?

更麻烦的是印度在外交上的硬气有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这招,看着是强硬,可巴基斯坦马上放话,敢断水就视为战争行为,两边在水的问题上一直掐架,这条约可是关乎两国无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取材网络

印度这么一搞,边境的老百姓跟着提心吊胆,担心冲突升级,莫迪政府可能觉得,国内庆典搞得热闹,国际上展示强硬,就能把国内的矛盾盖过去,可现实是,反对声越来越大,人们对所谓的胜利越来越怀疑。

靠喊口号堆起来的胜利城堡,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推,印度以为自己搞庆典能赢得国际尊重,可在我们眼里,这情况真的不太讨喜,毕竟真正的情况是印巴两国都没有占到绝对性优势。

取材网络

结尾

印度的10天胜利庆典,热闹是真热闹,可热闹背后全是现实的一地鸡毛,巴基斯坦的俘虏移交,像一盆冷水泼在狂欢的人群里,让大家看到所谓的胜利不过是层包装纸,一戳就破。

国内反对声此起彼伏,经济还因为冲突伤了元气,这一切都在告诉印度,靠搞庆典撑起来的面子,终究抵不过现实的重量。

取材网络

印巴这对老邻居,打打停停几十年,说到底还是没明白一个道理,斗气解决不了问题,务实才能换来安宁,当庆典的灯光熄灭,剩下的是两国老百姓对和平的渴望,还有国际社会对南亚稳定的担忧。

只希望在印度这场 "胜利狂欢" 之后,双方能多点清醒,少点折腾,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