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美国海关部门突然下发一份文件,宣布对外来进口的电子产品等多类项进口商品实施豁免,并"不受额外关税的影响"。此举引发了西方国家舆论热议,尤其是不久前还在力挺特朗普对华打关税战坚持到底的美国共和党人,面对美国政府突然让步而手足无措。一些人甚至开始质问特朗普,这条豁免极大程度利好中国,美国是不是离开中国制造就没办法生存?对此美国财政部在13日也给出表态:豁免这些产品是"暂时性"的,未来可能根据政策进行调整。
在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中国有能力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战》的社论文章,开篇就明确指出特朗普绝对打不赢对中国这场关税战,不止一点决定的。文章援引英国专家克劳珀的观点,首先就是特朗普的政策目标非常混乱。他之前强调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消除贸易赤字、重振美国工业"等目的,但这些说的天花乱坠,改变不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本质--"积累并施展"权力,尤其是扩大个人权力。
简单来说就是特朗普的很多计划没有经过规划,也没有科学的实施过程,目标还非常矛盾。他想依赖个人扩张权力,来让中国"屈膝",让多数国家屈服于美国的威胁。但他的第一步已经失败了,让人反向认识到"美国就是靠不住的",所以任何理智的领导人都不会加入他对中国。目前除了极个别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选择观望以及和美国拖延时间,总之这种利用权力漏洞的政策没有执行可能性。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结构受美债制约太大了,上周国际市场出现了抛售美债的热潮,克劳珀认为"此举导致特朗普失去了贸易谈判的筹码,他不能再次提高关税"。美国的命脉就是关税,现在他停手之后,反而让更多国家看到美国软弱的一面。中国手中不仅有7000多亿美元的关税,这些是"核弹级别"的反击武器;而且中美市场如果不稳定,美债的信誉价值会进一步走低,不用中国也有其他国家抛售,这样一来特朗普的政策就被"捆绑"在美债上了。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经济韧性很强,比特朗普和他的团队预估的都强太多。英媒提及"中国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打一场经济消耗战的充分准备",从中国毫不犹豫、24小时以内的多次回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可以看出中方的态度不会改变,接下来会通过刺激内需等政策拉高消费能力。而特朗普则不一样,美国制造业的薄弱是政府控制不了的事情,即便是他们敞开大门,也找不到能和中国提供一样制造规模供应的国家。所以这也是贸易战升级还不到三天,特朗普抓紧低头豁免一大堆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的原因,只能说美国的经济模式决定了他们这种没有生存韧性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