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8月19日消息 针对沸沸扬扬的释永信被查事件,中国佛教协会再次重磅发声,国法大于教规!
19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其官网发布《没有法外之人 勿越法律"红线"》,其中提到释永信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给少林寺的管理和佛教领域正常秩序制造了混乱,对佛教健康传承造成了障碍,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佛教教职人员,特别是佛教界代表人士,应当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时时绷紧守法遵规这根弦,绝不能触碰甚至逾越法律"红线"。
中国佛教协会表示佛教教职人员首先是国家公民,出家为僧并没有改变作为公民的基本身份,必须与其他公民一样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不能因为信仰佛教,取得出家僧人的宗教身份,就不履行公民义务,不受法律约束。
中国佛教协会还强调佛教徒,尤其是肩负住持正法重任的出家僧人,既要守戒,更要守法,始终铭记教徒首先是公民,国法大于教规。佛教界代表人士,作为佛教界的中坚和骨干,更应按照"四条标准"和佛教教义教规,作守法的模范、道德的榜样、自律的表率。
半个月内第二次公开发声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8月7日以来,中国佛教协会针对释永信被查一事在半个月内第二次公开发声。
8月7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官网连发两篇文章回应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坚持以戒为师 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中国佛教协会指出,释永信之流,对戒律毫无敬畏之心,放逸懈怠、追名逐利、贪图享乐,肆意破戒,乃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既断送个人前途,又令整个佛门蒙羞。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在教职人员管理的制度、机制和具体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短板和弱项,佛教界内部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另一方面是一些佛教教职人员在佛教修行上放逸懈怠,在自我约束上放任自流,以致动摇佛教信仰、背弃出家发心、不畏因果、无视戒律,彻底丧失了出家人应有的操守。
在《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当代少林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中,中国佛教协会对当前少林寺未来方向有所指。中国佛教协会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少林寺要勇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以我国佛教中国化为契机,致力提振宗风、隆绍祖德,作禅宗丛林的表率;以少林文化为载体,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文脉,作文化传承的表率;以佛教交流为平台,致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知相亲,作和平友好的表率。
释永信被查
7月27日,少林寺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两天后,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印乐法师不是出身于少林寺。公开信息显示,印乐法师出生于1966年7月,1990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在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印乐法师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任白马寺方丈。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在印乐法师上任第二日,往年曾经被人诟病的"平安香""全家福香"等收费项目已经不见踪影。曾经令不少游客反感的随手扫码便可布施的"武僧"已不见踪影,一些以往需要付费、扫码才可获取的少林寺资料,如今摆在展览架上供游客随处翻阅。
随后"少林寺离职潮"等话题在网上引发关注。
一些尚未经过核实的消息称,自印乐法师接任少林寺住持以后,便开始了对少林寺的改革,颁布了多项新规,包括取消商业化运作、严格修行制度,以及加强衣禅劳动、限制外出等。改革实施后,据传在短短一周内,已有30多名僧人及员工打包离职。不过少林寺工作人员表示没听说有僧人或工作人员离职,具体情况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