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吵翻!对中国,印度出现另一种声音
经济增长乏力,陷入内外困,如何对华?印度出现反思声音。
印度国大党海外部门负责人萨姆·皮特罗达17日在接受印度亚洲通讯社(IANS)专访时表示,印度不应将中国视为"敌人",而应尊重中国的发展。印人党抨击称此番言论代表了国大党的心态,是"对印度威望的打击",国大党高层则称皮特罗达的言论并不代表国大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说,皮特罗达的言论表明,印度国内关于对中国政策的辩论开始出现另一种声音。
在被问到"印度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敌人还是朋友?"时,皮特罗达说,"印度不应将中国视为敌国,而应尊重中国的发展。对抗的态度会制造敌人,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模式。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这种态度在国内(指印度)赢得了支持。现在是时候加强交流了,是我们进行协作、合作和共同创造的时候了,而不是抱着指挥和控制的心态。"印人党迅速抨击皮特罗达的言论,称他的观点反映了国大党的立场、代表了国大党的心态。"这是对印度威望的打击,从他(指皮特罗达)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印度是侵略者。"印人党发言人说。
皮特罗达对中国的评论在印度政坛引发争议,国大党秘书长贾伊拉姆·拉梅什随即出面强调该党立场。他在X平台上称,皮特罗达关于中国的观点"绝对不是"国大党的观点,"中国仍然是我们在外交政策、外部安全和经济方面的首要挑战。"
"自2024年以来,印度国内关于中国政策的辩论涌现出不同观点。"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谢超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例如印度财长支持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而印度商工部部长要求继续加强限制,这是发生在莫迪政府和印人党内部高级官员之间的观点分歧。此次皮特罗达引发的争议也暴露出国大党内部的意见分歧。
谢超表示,近期印度出现主张与中国合作和对抗两种声音,背后有明显的政党斗争因素。另外也有印度在内政外交困境下,部分有识之士反思对华政策的因素。当前印度国内经济增长乏力,长期敌视中国和中国投资是原因之一,同时,印度长期追随美国和西方国家但获益有限,印美经贸面临美国新政府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此时出现理性反思的声音正是印度陷入内外困境的结果。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认为,印度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对华声音,"但像国大党海外部门负责人这样有政治影响力和敏感度的人说这样的话,比较罕见。"张家栋补充说:"皮特罗达代表的声音也不能被视作印度的主流,印度对中国的战略定位未发生根本变化。当然,目前印度与中国关系的缓和,也离不开这些人的推动。"张家栋说,皮特罗达的表态也暗含了抨击印人党的意图,"话语中暗指是总理莫迪和印人党搞坏了印中关系"。
印度政商界还为一段展示中国科技产品的视频发生了争论。据印媒"今日印度"17日报道,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在视频中展示2022年起被印度禁用的中国无人机,并抨击印度的禁令。"无人机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由强大的工业体系自下而上产生的创新。不幸的是,莫迪总理没有抓住这一点。"
报道称,甘地这则视频让很多人不高兴。印度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斯密特·沙阿抨击甘地在"否定印度无人机产业的同时,还自豪地展示被禁的中国大疆无人机"。沙阿还称,印度目前有400多家公司生产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不仅如此,还有50多家公司生产无人机组件,包括电池、螺旋桨、飞行控制器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