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订单转向南美,美农民面临困境,特朗普将付出400亿代价

中国大豆订单对美全面清零,美国农民为何集体求救?特朗普政府又将如何回应?

"救救农民!"近期,美国共和党议员开始向特朗普政府频繁施压,要求尽快向美国农民发放经济援助,否则美国农村地区将发生"大规模的金融灾难"。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农民正面临着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大豆,这让依赖出口的农民在海外的销量减少,而由于大量待售农作物,国内价格也随之下跌。

此前有消息指出,目前正是美国大豆的收获季节,但是中国在9月份的订单中,完全没有选择美国供应商,甚至10月份提前预定的订单,也都交给了南美供应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在特朗普上任后,第一时间就试图对中国施压,并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加征20%的关税,结果立刻遭到了中方的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

高额的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中国企业转向南美供应商。不仅如此,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影响,其他国家也在减少购买美国的农产品,目前包括苜蓿、牛肉和猪肉、杏仁、乳制品、棉花、高粱等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都受到了冲击。

没有了出口收入,大量的美国农民甚至连春季种子贷款都快还不起了,并可能因此破产,这对美国农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日前,来自阿肯色州东北部的近500名农民和业内人士还举行了集会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结束农村地区的混乱。

而特朗普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因为在2018年时,他就曾因为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70%,出口价值也暴跌40亿美元。为了拯救美国农民,特朗普选择从农业部拿出了230亿美元的补贴稳定局势。

而这一次美国农民面临的情况更加艰难,数据显示,今年美国豆农预计每英亩将损失约100美元,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提供超过400亿美元的补贴,这也是1933年以来第二高的补贴金额。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政府补贴的发放在2018年就曾经引发了争议,当时美国北方的农民就抱怨,认为南方的大型农场和农民在补贴中受益最大,认为补贴政策不公平。

不仅如此,根据密苏里大学食品与农业政策研究所预测,2026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可能下降超过300亿美元,因此明年美国农民又该如何生存,又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如果中国依然不降低关税,难道美国政府就要一直补贴下去吗?

对于特朗普而言,美国农民是他的选票基本盘,是中期选举的关键,他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因此中方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确实触及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关切。这在兵法中就叫作"攻其必救"。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此前会公开喊话,希望中国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但是通过四轮的中美经贸会谈,连稀土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更不用说美国农产品进口的问题了。特朗普现在只有寄希望于与中方最高层进行线下会面寻求突破。

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贸易争端往往是双刃剑,在给对方造成压力的同时,也会对自身产生影响。美国的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农民的困境直接影响到他的政治基础。

而对中国来说,虽然失去了美国这个传统的大豆供应来源,但南美等地区的供应商也能满足需求,这种供应链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单纯的关税手段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仅可能伤害到对方,也会对自身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