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阅兵式的最后,东风-5C重型洲际导弹压轴登场,那庞大的身躯犹如一位沉默而威严的守护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款看似"又粗又笨"的导弹,为何能成为我们火箭军的"最爱"呢?

东风-5C导弹是东风-5B洲际导弹的改进型,很可能在2017年就已经试射成功。在技术上有了诸多突破,采用了结构更新设计,通过三辆运输车分段运输。使用可储存液体燃料,这一改进使得发射准备时间大幅缩短。

尽管液体燃料的维护较为麻烦,但燃烧比冲性能好,可为洲际导弹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东风-5C配备了高比冲液体火箭发动机,其比冲非常高,比相同状态的固体导弹推力大,具有天然的运载优势,能够将更多的载荷送到更远的地方。

东风-5C的射程更是令人瞩目,官方介绍是"覆盖全球",因此推测认为其最大射程能达到20000公里,可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打击。有推测认为,东风-5C改用单弹头和FOBS轨道轰炸系统,因此达到了"覆盖全球"的要求。

当然,东风-5C既可以携带单弹头,也能够加装分导式多弹头再入级(MIRV),最多可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这些分导式弹头可以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独立目标,还能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大幅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此外,东风-5C还预计采用了新的突防手段,能够大幅降低敌人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效率,让敌方的防御体系难以招架。

在制导精度方面,东风-5C综合运用多种制导方式,结合惯性制导系统、星光制导系统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使其打击精度极高,能取得媲美东风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这意味着东风-5C导弹可以更准确地命中目标,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洲际导弹是最追求末端精度的打击武器,CEP(末端精度)和K值(导弹毁伤能力)成两次方的反比,CEP哪怕只有一点点提升,毁伤力K值也会大幅度增加。

尽管东风-5C是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在维护性能方面不如固体燃料导弹,但其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与陆基机动弹道导弹相比,东风-5C所在的固定发射井重型洲际导弹具有诸多优势。陆基机动弹道导弹不仅造价和维持费用高昂,而且精度相对较低,战斗部不够大,分导弹头数量也有限。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普及的今天,陆基机动导弹的生存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拥有伪装阵地和超级加固导弹井的东风-5C洲际导弹,其生存力和打击能力都令人放心。

事实上,中美俄的战略导弹部队都对超级加固的地井发射的多弹头重型洲际导弹情有独钟。美国空军至今仍未放弃服役近50年的民兵-3 洲际导弹,俄罗斯则不惜耗费大量精力重新研制了"萨尔马特"导弹,用于取代早已超期服役的"撒旦"液体洲际导弹。而我国也将东风-5洲际导弹不断发展到东风-5C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固定发射井的重型洲际导弹在核威慑中的核心地位。

东风-5C,这款承载着国家战略威慑重任的导弹,以其强大的射程、精准的打击能力、出色的突防手段以及可靠的生存能力,成为了我国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风-5C就像一把高悬在敌人头顶的利剑,时刻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在未来的岁月里,东风-5C 将继续坚守岗位,为我国的和平与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我们永远可以信赖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