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两岸文化交流当中,马英九对两岸统一有了新说法,对此他也提出了两个满足统一的前提。

不过,他这一发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称"两岸的统一还差的很远",也有人称"马英九讲的统一与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

那么,马英九就两岸统一的新说法具有可行性吗?他说的两个前提是什么?是否像别人说的那样,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就在6月26日的晚上,马英九在敦煌研究院发表演讲时,突然把演讲稿扔到一边,抛出了句"两岸需要和平的、民主的统一"。

对此,他还提出了"两岸和平的、民主的统一"的前提条件,即两岸统一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和平统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来推动统一进程,同时"民主"也是两岸统一的重要前提的。

马英九此言论一出顿时引起了诸多人的讨论,这其中就包括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老师,他称"马英九讲的"统一",与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往马英九就两岸关系进行讨论时,他秉持的原则是"不统,不独,不武",也就是说台湾地区不能统一,也不能独立,更不能被武力统一。

这样的理念应该是美国灌输给他的,因为美国才是决定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而马英九又是在美国经过学习和训练的,所以他的内心亲美也能说的通。

如今,他的政治地位大不如前,美国对他的注意力也没之前那么多,所以他才敢于于说出"两岸和平的、民主的统一"这样的话。

其实,他的内心还是尊崇自己"不统,不独,不武"理念,不过就是现在谈论统一显得就是和大陆保持一致,谈判统一也能暂时的维持台湾地区的现状。

另外,国民党的政治人物王金平也说,两岸距离马英九所说的"和平的、民主的统一"还差的很远。

而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据2024年12月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民调显示,只有13.3%支持"两岸统一",而台湾民意基金会2025年1月发布的民调显示,支持统一的比例是12.4%。

虽然,民进党大概率会去操控这些数据,但这些数据反映的信号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不过,有一说一马英九"两岸需要和平的、民主的统一"确实与我国的现实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因为大陆没有承诺过会放弃武力,虽然这也同样意味着我们不一定会使用武力,但如果民进党当局碰触到《反分裂国际法》中的三条红线,那我国就可以采取非和平的措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所以,对于马英九的"和平的、民主的统一",国台办主任宋涛当场也是作出了回应,即"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前途命运应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言外之意就是,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的前途命运应该由全体14亿中国人来决定,而不仅仅是由台湾岛内的民众来决定,这才属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要义。

所以,不管马英九是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还是持"和平的、民主的统一"这样的新说法,都无法阻止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

马英九的算盘打的很明显,从他任期内"台独分子"最为猖獗就可以看出,不过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统一才是大势所趋,而顺势者昌,逆势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