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爷退休后成为了家里的主厨,平常一日三餐都是他在张罗。上周周五,得知孙女要回来的他一大早就去市场买了一堆菜。
没想到,中午吃完饭后吴大爷又急匆匆的要出门,老伴问他要去干嘛,他说自己忘记买菜了,孙女晚上回来,再不去来不及了。老伴对吴大爷的话特别无语,拉着他打开了满满当当的冰箱。
看到冰箱后,吴大爷一下子愣住了,他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早上买过菜。近段时间,他身上频繁出现相关的事情,儿子感觉情况不太对,第二天带着他去了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吴大爷罹患的是阿尔兹海默症。
一、老年痴呆祸根被揪出,或与3个吃饭坏习惯有关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有明确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的疾病,它是痴呆症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比约有50~70%。数据显示,我国年龄>60岁的人群中约有1507万痴呆症患者,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数量约有983万。
阿尔茨海默症多发于6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也会上升,但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环境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都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尤其是有以下三种吃饭坏习惯的人,痴呆风险可能会更高。
不吃早餐
《日本健康社会服务人类科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525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不吃早餐的受试者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会增加4倍。除了不吃早餐外,习惯吃零食、盐分摄入过量以及营养不均衡,也会增加痴呆症的发生风险。
长期吃素
《阿兹海默症期刊》上发表的一项针对5934名年龄>65岁人群为期9.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每周摄入1次肉类的受试者,相较于每周摄入4次的,市值最大 风险增加了58%,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了67%。
吃得太咸
《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给小鼠喂食盐分高的食物会导致脑内tau蛋白聚集,这类蛋白聚集与痴呆症的发生之间有直接关系,其中就包含阿尔兹海默症。
二、有这3个特征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随着生活条件变好,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三高相关的疾病,而三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直接危险因素。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多种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关系,它会对神经系统带来影响,还与血管性认知损伤、痴呆风险以及阿尔兹海默的发生之间都有一定相关性。
《神经学》杂志上曾发表过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对1.5万余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分析受试者生命历程中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暴露情况,通过3MS检测、DSST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认知情况。
结果发现:
老年时期BMI、空腹血糖、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较高,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成年早期BMI>30、收缩压/空腹血糖上升、吸烟等因素,与晚年认知障碍下降相关,其中空腹血糖异常的影响最大。
中年时期BMI>30、总胆固醇上升与晚年认知障碍无关,但收缩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与晚年认知障碍相关。
总体来看,成年人的BMI过重、空腹血糖升高、收缩压上升,都与晚年认知障碍风险上升相关,但总胆固醇与认知障碍风险下降之间却没有过大的关系。
三、哈佛研究: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降低痴呆风险
痴呆症的发生与日常的多种习惯之间存在关系,其中就包含饮食习惯,有研究发现,多吃这类食物,或能降低痴呆症的发生几率,这是怎么回事呢?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血管的研究人员在《神经 病 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7.7万余名受试者进行了调查。
研究人员以问卷形式的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年龄、BMI、血糖、血脂、种族等信息,并统计过去一年时间里受试者不同食物的食用频率,计算受试者摄入总的黄酮化合物含量。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了20多年的随访,中间每2~4年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更新相关信息。
通过统计发现,受试者总黄酮类化合物平均摄入量为345mg/天,认知功能好的人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也高。在所有黄酮类化合物中,黄酮、黄烷酮类和花青素对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影响最显著。
相较于总黄酮类化合物摄入量149~153mg/天的受试者,摄入量601~618mg/天的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了19%。
那日常该如何去补充充足的黄酮类化合物呢?
多吃深色蔬果:颜色越深的蔬果,类黄酮的含量也越高,如西蓝花、芹菜、菠菜、番茄、樱桃、胡萝卜、紫甘蓝等,日常可适当多吃。
按时令搭配吃:不同季节的时令蔬果也不同,要尽可能吃当季的食物,以新鲜食物为主,越新鲜的食物内类黄酮成分越高。
带皮吃:日常可以将蔬果的皮洗净后连皮吃,类黄酮在食物果皮内的成分相对要高一些,榨汁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削皮。
老年痴呆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极大,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观察老年人的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尽早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