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参加2026财年国会听证会时表示,中国生产战机和军舰的速度远超美军,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也大大领先。因此他认为,在"第一岛链",中国已具备阻止美国取得空中优势的实力。

按照美媒的说法就是,帕帕罗对中国阻止美国在第一岛链取得空中优势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向在场议员表示,中国战斗机的生产率目前是美国的1.2倍,同时正在继续研发新型飞机。除此之外,中国"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也对美军"构成巨大威胁"

帕帕罗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对中国空战能力予以"高度评价",但他领导的美军驻"印太地区"的部队,近期却在五角大楼的命令下"积极备战太平洋"。那么问题来了:美军是有胆量在太平洋地区挑起对华战争吗?或者说只是在虚张声势吓唬中国?

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博伊尔近期在美国的一场研讨会上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战争"中的训练模式。美国"战区"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尽管博伊尔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行动和演习名称,但规模更大、联合程度更高的演习重要程度确实在与日俱增,特别是美军在演练应对所谓"印太地区"的"突发事件"时。显然,不管驻太平洋地区美军以什么名称命名演习,或者说演习规模有多大,其剑指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那么,未来中美是斗是和?

类似于中美这样的大国关系,是斗是和本身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从贸易场面上看,中美两国之前的"关税战"可以说打到了"你死我活"的阶段,但在军事和外交领域上,双方仍然维持着那种"斗而不破"的局面。原因很简单,中美虽然爆发激烈的关税战,但两国都不大可能在军事层面上对彼此"掀桌子",因为相比于关税战的可控性,一旦因双方外交关系彻底脱钩而爆发大国军事冲突,形势可就不那么容易控制了

帕帕罗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军事实力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的军事规模增加了10到15倍"。就因为意识到美军在亚太地区已不具备对华优势,因此,帕帕罗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可能在台海或者南海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时表示,预测中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占用了我的工作时间"。联系近期包括特朗普在内的一些美国政要,一再强调"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的论调,可见帕帕罗的相关表态实际上就是埋下"不想在亚太挑起大国战争"的伏笔。那么,帕帕罗既然不希望与中国开战,却为何还要反复强调"威胁"2字呢?

实际上,美国政客口中的"威胁",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而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政治姿态。就像帕帕罗日前在谈及中国话题时,反复将"威胁"两字挂在嘴边,其实是另有所图。有媒体说,帕帕罗在参加2026财年国会听证会时狂打"中国牌",目的就是为争取预算,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砍各政府机构预算,让美军也着急了"。

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就是美军方头头们向国会索要更多军费的惯用手段,且屡试不爽。果不其然,原本说好逐年削减军费的特朗普政府,在近期提出的2026年度军事预算草案,总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美国军方的帕帕罗们就更应该"卖力表演",争取国会通过政府提交的国防预算案。

当然,美军近期积极"备战太平洋",还有另一个跟军事无关的原因,就是特朗普在挑起对华关税战之后,因遭到中方接连几套"组合拳"的反击,现在就快扛不住了。连日来,特朗普及其幕僚正不断释放"愿意降低关税"等信息,并希望就关税问题与中方进行对话。显然,在对话前夕增加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就是美国政府的一贯套路。因此可以这么说,美国近期对华军事动作不断,并不代表他们就相信能够赢得与中国的军事竞争,而是希望将此作为迫使中国让步的筹码,但问题是: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