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德国新政府成立前夕,德国内政部下辖的联邦宪法保卫局将德国第二大党选择党列为"极端右翼组织",引发与该党的法律纠纷。随即,大西洋彼岸的一众政要纷纷发声,为德国选择党"喊冤"。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谴责德国"赋予间谍情报机构监视反对派的新权力",并隔空喊话德国"应当改变路线"。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在社交媒体X上公开称德国建制派重建了"柏林墙"。
早在选举期间,德国就对特朗普政府公开站台德国选择党、干涉德国选举深表不满。面对此次美国政要的"指手画脚",德国外交部予以公开反驳,称"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是,右翼极端主义必须被制止"。德国新总理默茨也在上任当日公开谴责美国的"荒谬言论",明确要求美国"不应介入德国内政"。
德美之间爆发的这一轮口水战并非偶然。特朗普政府一向对"欧洲搭美国便车"心怀不满,尤为反感连续33年对美顺差的德国。默茨曾任"大西洋桥"主席长达十年之久,一度被视为"德国最为亲美的政客"。他本人也长期自诩为坚定的欧洲主义者和跨大西洋主义者。但面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对欧政策,默茨在胜选后第一时间发出"实现对美真正独立"的宣言,称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命运漠不关心",德国必须要为二战结束80年来跨大西洋关系的转折作好准备。
默茨更强调自身"欧洲派"的身份,呼吁加强欧盟内部团结并深化与加拿大和"全球南方"的战略合作,以对冲来自美国的负面影响。其治下的德国新政府较上届而言也明显更为强势,计划推动欧洲增强行动力,对共同安全承担更多责任,提出打造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寻找替代目前北约形式的安全方案,为一个没有美国支持的欧洲作好准备。
当霸道的美国"教师爷"遇上了更为强势、自信的德国新政府,跨大西洋同盟的遮羞布被慢慢揭开。但即使默茨政府对美国的离心力增大,力推战略转型,强调跨大西洋关系必须彻底改变,但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衰退,无力在短期内扭转欧洲在安全、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长期以来对美国的依赖。以经贸为例,美国"对等关税"预计将在新政府四年任期内对德国造成约2000亿欧元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平均每年损失德国1.2%的国内生产总值。德国新政府以"促经济、保民生"的政治宣言上台,承诺将带领德国尽快实现远高于1%的经济增长。但若不能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关税矛盾,新政府将很难兑现承诺。
因此,默茨对美国政策存在矛盾,既要维护德国利益,也不得不对美妥协、寻求合作。新政府在高举欧盟"战略自主"旗帜的同时,也强调德美共同利益远多于冲突、跨大西洋关系至关重要,认同美欧双方需要承担"更为平衡的责任",主张顺应特朗普的要求,大幅增加军费开支,计划通过与美对话妥善解决关税问题。
5月8日,默茨在履新两天后与特朗普通电话,重申二战结束80年后,美国仍是德国不可或缺的伙伴。双方重点讨论了乌克兰危机、经贸矛盾、北约未来及德国内政分歧,气氛较为融洽,展示了默茨平衡合作与摩擦的雄心与直面分歧的勇气。近日,美国对欧洲态度有所转圜,一向蔑视欧洲的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美国与欧洲始终站在同一阵营""妄图在美欧间制造隔阂的想法荒谬至极"。
总体看,特朗普政府并不会放任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也不愿看到一个有能力推动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强势德国。未来,德美关系将在矛盾冲突与合作妥协的复杂博弈中艰难重塑。能否克服顺美惯性、顶住美国压力,在与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的互动中真正捍卫德国利益,将考验默茨政府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