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已落下帷幕,会议期间的风云变幻令全球瞩目。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表现堪称"灾难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上大放异彩,为中国赢得了良好机遇。万斯在慕安会上的演讲堪称"火药桶",他本应就俄乌冲突、中国、俄罗斯以及美欧安全分歧等关键议题阐明立场,却选择对欧洲发起"残酷的意识形态攻击",还在会议间隙会见德国极右翼政党领导人,这种行径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强烈不满与谴责。德国总理朔尔茨等欧洲领导人明确表达了对万斯言论的反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直言万斯是在"试图挑起美国与欧洲的争端"。
万斯的演讲不仅让现场听众"目瞪口呆",更使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进一步加深。反观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安会上展开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外交行动。王毅外长相继会见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北约秘书长吕特等众多欧洲官员。
王毅对朔尔茨表示,中方乐见德国在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愿同德方深化全方位合作。在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时,王毅强调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支持欧洲在和谈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美方将欧洲排除在乌克兰和谈之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国专场" 活动中,王毅更是明确指出,中国是现有秩序的受益者,致力于推动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王毅外长的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诚意,也让欧洲各国看到了中国是欧洲的伙伴以及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这使得一些欧洲领导人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积极变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华态度明显软化,表达了欧盟应深化与北京贸易关系的意愿。曾警告德国企业投资中国"风险巨大" 的默茨也改变了论调,支持德中、欧中深化合作。
此次慕安会,美欧之间的矛盾分歧给中国带来了绝佳的机会。中国看到了改善与欧洲关系的契机,有望在紧张的跨大西洋联盟中"打入一个楔子"。一直以来,美欧基于意识形态的联盟对中国的国际环境有着一定影响,而如今这种联盟出现了松动迹象。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与欧洲在经贸、环保、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新的高度。在经贸领域,双方可以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加强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环保方面,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分享绿色技术和经验;在科技领域,开展联合研发,推动创新发展。
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也能与欧洲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为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贡献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欧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并非一帆风顺。部分西方官员仍持有偏见,认为欧洲会自主判断"中国带来的风险"。但只要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就一定能逐步消除误解,增进与欧洲的互信与合作,在这个绝佳的机会中开创更加广阔的国际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