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8日,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巴西外长维埃拉作为东道主主持会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苏杰生、南非外长潘多尔等成员国代表悉数出席。这场会议被视为金砖国家扩员后的首次重要外交活动,各方围绕全球治理、经济协作等议题展开磋商。

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合作机制,金砖国家近年来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持续发声。此次会晤重点讨论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本币结算体系深化等议题。巴西外交部透露,会议成果将为今年10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参会引发国际关注。在西方持续制裁背景下,俄方通过金砖平台积极寻求经贸合作突破,特别强调与成员国间的能源和粮食贸易本币结算进展。印度外长则提出加强数字支付系统互联互通的倡议,呼应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近年推动的跨境支付创新项目。

扩员后的机遇与挑战

自去年吸纳沙特、埃及等六国加入后,金砖国家覆盖全球37%的GDP和46%的人口。公开数据显示,新成员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市场具有显著优势,沙特阿美公司与中俄能源企业的合作备忘录、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项目等均被视为潜在合作增长点。

但扩员也带来协调难度上升的问题。分析指出,新老成员国在贸易补贴、市场准入等政策上存在差异,印度对部分中东国家关税政策的保留意见曾导致相关谈判延期。本次会晤特别设立工作组,旨在细化新成员融入机制,包括建立共同应急储备安排的技术衔接方案。

地缘政治中的金砖角色

在美欧对俄制裁持续、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金砖国家正尝试构建替代性合作框架。南非外长披露,成员国已启动本土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以降低对GPS和伽利略系统的依赖。巴西则提议建立联合疫苗研发中心,延续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合作传统。

俄罗斯在会晤中力推"去美元化"进程,宣布与印度达成用卢比结算石油贸易的协议。中国外交部会后声明提到,将支持扩大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被视作对新兴货币国际化的实质性支持。不过专家提醒,当前金砖国家内部贸易中美元结算仍占68%,货币合作仍需突破流动性支持等关键技术障碍。

未来合作路线图

根据会后联合声明,成员国同意在三个领域优先发力:一是建立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数据共享平台,提升农业监测和灾害预警能力;二是制定清洁能源技术转移指导原则,重点支持光伏和氢能项目;三是扩大"金砖+"对话机制,计划年内举办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论坛。

巴西作为轮值主席国,宣布将于6月召开金砖国家财政部长特别会议,讨论建立共同数字货币试验区的提案。南非则透露正与中国协商建立本币清算银行,这可能成为非洲首个非美元主导的多边结算枢纽。尽管存在分歧,但各国外长均强调将坚持"不结盟、不对抗"原则,这与七国集团近期对华半导体限制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持续两天的会晤虽然没有达成突破性协议,但为面临地缘冲突和通胀压力的新兴国家提供了协调立场的重要平台。随着新成员国的逐步融入,这个代表全球近半数人口的组织,或将在重构国际规则中扮演更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