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饱受争议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几小时后,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投票:"是否应该成立'美国党'?"24小时内,124.9万人参与,65.4%投下赞成票。第二天,马斯克对外宣布:"今天,'美国党'成立,还给你们自由。"这场政治风暴的核心,是一份长达940页的法案。

它永久固定了特朗普2017年将企业税从35%降至21%的政策,允许企业研发和设备投入全额抵扣纳税额,却同时几乎完全取消清洁能源补贴,并将汽车行业燃油污染惩罚标准归零。面对马斯克的建党言论,共和党人警告将让他"滚回南非",而特朗普此前也表态,暗示驱逐马斯克是可能的。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裂痕始于法案辩论阶段。6月30日,马斯克连发数十条帖文炮轰:"任何支持此法案的议员都该感到羞愧!"他甚至置顶匹诺曹漫画配文"骗子",直指违背削减开支承诺的议员。特朗普则反击称,马斯克的愤怒源于"特斯拉丢了补贴",并暗示可能动用政府效率部对付他。商业现实的冲击远超个人恩怨。法案不仅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更摧毁特斯拉的碳积分商业模式。

自2015年以来,这项收入累计超过110亿美元,成为支撑其盈利的关键支柱。一位特斯拉前高管坦言:"这是可怕的政策,对盈利是毁灭性打击。"马斯克的建党构想并非临时起意。6月5日,他首次发起投票询问是否需"代表80%中间派的新政党",获得超过80%支持率。7月5日宣布成立时,他明确提出战略目标:集中资源争夺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席位。在美国两党席位接近的背景下,这一规模足以在关键法案表决中成为"关键者"。

政策纲领上,"美国党"预计主打两张牌:一是财政保守主义,抨击政府"因浪费和贪污破产",承诺十年内削减50%赤字,用智能优化政府流程节省1万亿美元;二是未来产业投资,支持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生物技术,计划斥资1000亿美元建设全国5G+星链网络,恢复新能源补贴。尽管马斯克坐拥3630亿美元资产和2.2亿社交媒体粉丝,但美国政治体制对第三党的系统性压制堪称铜墙铁壁。法律上,各州为新政党设置苛刻条件。

在加州,新党需收集110万选民签名或吸纳该州0.33%选民(约8.8万人)才能登上选票;还有资金方面的枷锁,联邦法律禁止个人直接大额资助政党。马斯克每年最多向国家级政党委员会捐款44,300美元,远不足以支撑全国竞选;另外"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下,第三党极易沦为"搅局者"。1992年罗斯·佩罗获得19%普选票却未获一张选举人票的教训犹在。

即便难以短期内颠覆两党制,"美国党"仍可能成为改变美国政治的变量。首先是选票分流,民调显示共和党男性选民对其支持率最高,若在2026年中期选举吸引温和共和党人,可能间接助力民主党;其次,马斯克利用社交平台放大直击两党"浪费贪腐"痛点,迫使传统政党回应财政改革与科技创新议题;最后,若"美国党"推动孤立主义外交,北约与亚太盟友将面临战略不确定性,美国贸易政策转向还可能冲击全球产业链。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向2.2亿粉丝发出的宣言,试图唤醒美国人对政治寡头化的集体焦虑。第三党在美国最大的作用往往不是赢得权力,而是暴露体制的裂痕。当马斯克将商业帝国的危机感转化为政治行动时,"美国党"的诞生已不仅是个人宣言,更是对美国政治体制的一次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