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一向主张修复中韩关系,如今他已经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据外交部网站等媒体9月11日报道,韩国将提名卢泰愚之子卢载宪任驻华大使。

李在明做出的这一决策,极具象征意义,背后蕴含着首尔对改善中韩关系的深切期待和精心考量。

卢载宪不是普通的外交官人选,他背后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他的父亲卢泰愚在担任韩国总统期间推动"北方政策",积极谋求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破冰,并于1992年成功实现与中国建交。

卢载宪被提名出任驻华大使,几乎成定局。这位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并非职业外交官出身,但却有着特殊的对华交往经历。

他曾于2016年担任中国成都市国际顾问团顾问,为推动韩中交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就在九三阅兵前,他还作为总统特使团成员之一访问中国,积累了宝贵的对华交往经验。

韩国执政阵营相关人士的评价颇为引人注目:"卢载宪对中国的了解超乎所想,政府也认为他是推动韩中关系改善的最佳人选。"这种高度认可,显示了李在明政府对其寄予的厚望。

卢载宪

对于韩方的这一动态,我方的回应展现大气格局。

在9月1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对此事作出了回应。林剑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使节是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桥梁,中方正在等待韩方的正式提名。"

这番表态既展现了中方对韩国外交决策的尊重,又保持了大国应有的稳重和得体。没有过度热情,也不显得冷淡,体现了专业外交素养。

中方"正在等待韩方的正式提名"的表述,为后续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充足空间。这种谨慎而开放的态度,正是成熟外交的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卢泰愚总统在中韩关系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他不仅是中韩建交的决策者和推动者,还一直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

卢泰愚

卢泰愚常常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希望能到中国拜祭祖先。他甚至自称是姜太公后裔,祖先生活在山东。

2000年,年近七十的卢泰愚终于得以携妻带子,从韩国漂洋过海回到其先祖生活之地,中国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实现了自己寻根的夙愿。

这种个人情感因素,加上历史渊源,使卢载宪的提名超越了普通的外交人事安排,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

李在明选择卢载宪作为其首任驻华大使,旨在改善中韩关系。这一决定反映了韩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务实调整。

近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从萨德问题到尹锡悦政府的一系列挑衅和摩擦,两国关系面临不少挑战。

李在明政府显然希望通过这一人事任命,传递出改善双边关系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中韩关系近期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在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8月24日)前夕,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专程前往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墓地祭扫。

戴兵当时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感念卢前总统为中韩建交作出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