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统普京在中国的行程安排得很满,但大后方的乌克兰危机却也刻不容缓,除双方前线部队白热化斗争之外,美欧又在上强度了。北约武装力量看似对进驻乌克兰势不可挡,那么这已经是严重违反普京"逆鳞"的事情,普京又该有什么样的回应呢?这份回应,要在中国作出吗?

欧盟委员主席冯德莱恩日前宣布,多个欧洲国家正在讨论在俄乌实现停火之后,向地区派兵维和,作为对乌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9月4日,冯德莱恩就要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以及英法德三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商讨此事。

与此相应的是,美国方面也转变态度了。原本拒绝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特朗普,突然对欧洲提出一个要求。

特朗普表示,希望允许武装承包商进入乌克兰并修建防御工事,保护美国利益。

在乌克兰有什么美国利益?自然不可能是前几天被俄军一枚导弹炸掉的民用工厂,而是极有可能在美乌协议中,已经变卖给美国方面的矿产。

尽管这些矿产,最终在谁手里都尚未可知,但美国所控制的武装力量入驻乌克兰,本就是让复杂局势,再生出波折。

若美欧已经打定主意,将自己的武装力量安排进乌克兰,那么俄罗斯打这场战争又为的是什么呢?从意识形态与战略安全上看,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便是实现乌克兰的去武装化,若最后的结果是乌克兰的"北约化",那么维持3年多的军事行动,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笑话。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再打下去,对俄罗斯就是巨大的消耗与负担,停火是必然趋势,但这种状态下的停火对普京将是一种巨大打击。

到底要不要允许北约力量进驻乌克兰,已经成为普京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不过,这并非是火烧眉睫的事情,一切都要等停火方案落地之后,才会考虑后续保障,因此普京还有充足时间来积攒筹码。

又或者,美欧所期盼的停火协议压根就谈不出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维和任务"需要去思考。

现在需要普京作出的决定,是另一件事。

别忘了,距离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已经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是特朗普所说的2-3周停火期限,而看前线态势,俄军压根就没有停火的打算。

即便再往后拖,恐怕也拖不了多长时间,若不停火,则必将等来美西方更严厉制裁。

俄罗斯是否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国民生计与战争支出,是支持普京做出决定的关键。

这次普京访华,带了3位副总理和十几名部长以及各大企业高管,就是加深双边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双向奔赴。

同时,借助上合与阅兵的平台,实现与更多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具体能取得怎样的成果,将决定着普京之后对美谈判的底气。

中美俄这一三角关系,看来还真的验证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关系,轻易无法撼动。对于特朗普最初想要"联俄抗中"的图谋,现在看着像是个笑话,美俄那些尚在设想之中的利益,怎么可能跟中俄之间已经形成的基本盘相提并论呢?

相信普京新的选择,也不会让所有利益相关方感到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