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来华参加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与中方举行了会晤。而从官方通稿来看,这次莫迪态度较为诚恳积极,强调"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两国共识远大于分歧",其对华称呼的改变立马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毕竟莫迪直到去年都还没怎么重视中印关系,而是以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等平台为投名状,把美印关系摆在对外战略的第一顺位上。相信莫迪不会不清楚由美日印澳四国组成的小团体目的何在。"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这句话,放在去年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但世殊时异,主张拉拢盟友以遏制中国的拜登现已下台,主张"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上了台,而他在挥舞关税大棒时并没有对印度网开一面,这就让美印关系紧张起来。事实上,特朗普对印度加征的50%高额关税,就是在把印度往对美国低头这条路上逼。在这种背景下,莫迪要是再跟随美国的遏华战略,"自带干粮"为其服务,显然无法给国内一个交代。
因此,莫迪如今改变对华称呼、积极释放善意,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提振中印关系来对冲美印关系紧张造成的影响。正如他所言,面对世界经济高度不确定性,中印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加强合作十分重要;两国合作将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亚洲世纪,双方携手将在国际事务中增强多边主义的力量。
只不过印度不能只在自己需要中方伸出援手的时候,才想起来维护中印关系。除了积极表态外,莫迪政府还应该拿出足够的诚意。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王毅外长访问印度期间,印外长苏杰生答应得不错,结果王毅外长刚一离开,印度马上就有官员站出来称印方会维持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作"。
这说明,印度目前对中方做出的承诺,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城下之盟",等到美印关系缓和就会翻脸不认账,莫迪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以实际行动增进中印互信。对此,中方务实地提出了四步走战略:首先要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彼此互信;二要扩大交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三要照顾彼此关切,坚持和睦相处;四要加强多边协作,维护共同利益。
总之,印度得切实在中印关系上作出一些改善,这样才能赢得中方的信任并增进合作。目前中印已经借这次会晤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即恢复直航以带动双边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此举称得上一个不小的突破。但是在更为重要的签证问题上,中方还在等待印方的进一步行动。
希望这次来华访问的莫迪在回国后能认清当下情况,不要简单地将中印关系视为美印关系受挫后的"备用选项"。特朗普已经用切实行动证明,他本人只在乎美国利益,不重视盟友的利益。而为了让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多进口美国农产品、缓和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农产品造成的冲击,特朗普对印度市场可谓势在必得,绝不可能轻易就让步。莫迪假如再不从长远角度考虑中印关系,等特朗普再加码对印关税的时候,恐将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