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筹备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却意外点燃一场外交风暴。
日本政府暗中游说各国抵制,污蔑中国"反日情绪浓重",而中方罕见强硬回击,外交部措辞冷峻,要求日本立即澄清,警告意味深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日本如此心虚,急于阻挠?日本究竟在怕什么?
日本阻挠中国阅兵,威胁欧亚各国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距离9·3大阅兵已经来到了倒计时7天。
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在阅兵训练基地,火箭军参阅部队正进行着严格的队列训练,官兵们保持着标准的军姿,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
从托枪到正步行进,整个方队步调一致,仿佛由一人操控。
这支负责战略威慑任务的精锐部队,将在国庆阅兵中展示中国军队的精神风貌。
经过数月的刻苦训练,他们已做好准备即将踏上长安街,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过硬素质和大国重器守护者的风采。
而中国筹备于9月3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与阅兵仪式,旨在通过庄严的仪式缅怀历史、致敬先烈,同时向世界传递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
这一活动不仅承载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责任。
但随着九三阅兵临近,日本政府却通过非公开外交渠道,向欧洲和亚洲国家施压,呼吁它们不要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
据日本媒体披露,日本驻外使馆人员在与各国沟通时,刻意将中国活动描述为"聚焦历史过甚"且带有"浓厚的反日情绪",建议各国谨慎考虑是否出席。
但这种行为显然超出了正常的外交分歧,触及了历史正义与民族尊严的敏感底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可以说日本是干了一件大事,即便是特朗普也没有质疑过中国九三大阅兵的动机。
日本的这一举动,表面上是针对中国纪念活动,实则折射出其对自身侵略历史的长期逃避,战后80年日本始终未能在历史问题上展现出应有的诚意。
就比如在8月15日,日本二战投降的这一敏感日期,日本政界再次出现争议性举动。
首相石破茂选择以私人名义向靖国神社奉纳祭祀费,而农相小泉进次郎、财相加藤胜信等内阁成员则直接前往参拜。
这种集体性的政治表态,特别是在日本战败纪念日当天,被东亚邻国解读为对历史问题的挑衅。
中韩两国随即表达不满,认为此举损害了地区和解进程,也反映出日本部分政治精英在历史认知上的固执立场。
而此次日本不仅拒绝正视自身历史,反而试图通过国际舆论孤立中国转移视线,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说句实在话日本这么做,究竟是在怕什么?怕中国把二战那段不堪的历史讲得太清楚吗?
想想看德国当年通过下跪、公开忏悔赢得了欧洲邻国的谅解,日本却连句正式道歉都舍不得,哪来的底气去指责别国纪念历史?
日本公然阻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挑衅行为,迅速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响。
而中国外交部更是给予了严厉的警告,这句话说的也是很重了。
中方的强硬回应,外交部措辞冷峻
围绕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日之间出现了一场外交风波。
日方对中国举办相关纪念活动表达异议,认为此举可能影响地区稳定,这一立场迅速招致我国外交部的严正回应。
8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展现出不同寻常的严肃态度,他透露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提出交涉,要求对方就不当言论做出澄清。
在阐述中国立场时,郭嘉昆特别强调了纪念活动的四个关键词,铭记、缅怀、珍爱、开创,意在说明这些活动的本质是和平导向的。
值得注意的是,发言人的表态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观点,他指出日本能够在战后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其基础正是对侵略历史的反省,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
这番话分量极重直指日本的历史责任,言辞间透露出不容妥协的坚定态度,警告日本若继续挑战历史正义,恐将面临严重后果。
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在提醒东京,历史问题并非仅仅是过去的事,而是影响当下双边关系的关键因素。
对于中国而言,纪念抗战胜利既是对牺牲者的告慰,也是对和平价值的重申。
而日本的反应则暴露出其在历史问题上的复杂心态,既想摆脱历史包袱,又难以完全正视过去,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成为影响东亚地区和解进程的重要障碍。
中国的强硬回应并非仅仅针对日本的此次挑衅,而是对日本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暧昧态度的警告。
郭嘉昆的发言清晰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举办纪念活动,绝不是为了挑起对立或宣扬仇恨,而是为了让世界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警醒军国主义复燃的危险。
中国的纪念活动摆明了是为了和平,为了让后人别忘了那段血泪史,可日本偏偏跳出来污蔑,还想拉着其他国家一起抵制,这不是明摆着心虚吗?
如果日本真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何必这么着急忙慌地游说各国?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回应不仅限于口头交涉,而是通过外交行动展现了维护历史真相的决心。
日本阻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挑衅行为,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其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固执己见的延续。
更严重的是,若日本执意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二战战胜国如中国、俄罗斯等,完全有理由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把军国主义的苗头掐灭在摇篮里。
说到底日本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在玩火,烧到最后,受伤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