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找到了又一个施展"戏精"本领的舞台--钓鱼岛。中国正常巡航,却被日方称为"侵略",甚至公开宣称"中国不要侵犯我们的国家"。这么一说,弄得全世界都奇怪了,这岛什么时候成日本的了?

从2024年到现在,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海上巡航频率很高。去年基本全年无休,一直到今年5月,这片海域一直是中国船只的身影。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对外表现得似乎完全"没看见"。那为何如今突然跳出来大喊"被欺负"?答案很简单,新首相高市早苗准备打一张"反华牌"。瞧着美国在背后捧场,加码挑衅。

事实上,中国不止一次直接表态"钓鱼岛属于中国,巡航再正常不过"。而日本这种拿"自家民用船只或飞机遭驱赶"做文章的戏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想把局势搅浑。比如所谓"三加丸"渔船事件,日本宣称只是普通民用船,却因为被驱赶而在国际上哭诉,最终闹得两头不是人。

实际上,中日间早在2014年就有过四点共识,当时双方还算保持了相对克制的局面。但只要中日气氛稍起波澜,日本总爱借各种机会重新炒作钓鱼岛问题。今年,日本更砸下415亿日元买下一架无人机,直接命名"海上守卫者",目的直奔监视中国的一举一动。这些事串联起来,无非就是试探底线,玩火的套路罢了。

在这一出大戏里,美国当然少不了跑龙套。就在事件发生后的短短24小时内,美方就高调发声,对外表示"理解日本诉求",甚至隐晦地试图将东海与台海问题绑定,鼓吹是一种中日矛盾。这话,摆明了挑拨离间。而且,就连五角大楼也趁机忙着宣传自己的武器系统,画饼给全球看。

至于真正的原因,看清一点,日本不是靠自己撑腰,而是投靠了美国。对中国来说,对手不仅是日本,还有整个印太战略。如果中国失控先动手,不仅落人口实,还会激化局势,届时日本、美国齐上阵,难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显然,美国目前主要停留在口炮阶段,相比行动,更像是在试水。"给日本打打鸡血,如果有效果再行动"--这种套路不新鲜。但我们能不能忽视呢?肯定不能,因为6000亿日元的承诺投资哪怕是保护费,也可能带来军事上的深入合作。

钓鱼岛,展现了实力的重要性,而台湾问题同样如此。一言以蔽之,现在需要保持冷静和警惕,该主动的时候拿得下,人家一"碰瓷",你要是不着急,他可能还真没戏接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