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法治题材影视剧佳作迭出。观众对于这一剧集类型的喜爱也印证了市场的取向。法治题材剧集的设置提供了可深入分析的社会话题,追凶破案和证据收集过程的殊死搏斗,犯罪过程和罪犯心路历程的讲解,以及案件相关人物情感展现等等这些故事情节,结合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特性。

如何更好地把握涉案题材的叙事风格和创作手法,找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类剧集的热点与走向便显得格外重要。

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的电视剧《利剑·玫瑰》运用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摄制公安打拐题材,从社会学、犯罪学出发,依托社会伦理道德对人口贩卖这一稀缺题材的叙事构建进行解构,在叙事策略融合上带来更具开拓性的新意和惊喜。创作者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2000年初,选取了公安打拐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构建了整个剧集的框架。

首先剧作方面聚焦双重维度,一为描绘罪犯狡猾与警方侦破艰辛,以重启牺牲警员警号、跨省协查等专业细节,展现打拐民警的执着,故事情节曲折却不虚假;二为设置"被拐者心理重建中心"情节,直面案件沉重现实--暗巷中人贩捂住口鼻的少女,夜总会里被强迫灌酒的受害者,这些镜头直指被拐者遭受的身心摧残,对受害人命运被剥夺的无奈与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其次从人物设置、空间设置、视听风格等方面不拘泥于传统,而是积极吸收悬疑、刑侦、喜剧等其他类型元素,在类型"跨界与融合中寻求新的生长点"。

剧中既展现了警民协作的团结,又直面了拐卖者、诈骗者、被拐者、受骗者等多组人物线索的庞杂现实。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经历皆能给观众真实之感。该剧的视听语言精湛且合情理,剪辑节奏张弛有度,如邓妍(迪丽热巴饰)与家人、同事以及上访受害者之间的多个片段,让观众知道法治不仅有一张严肃的脸,更有一颗温暖的心,人物形象真实而不平凡。

如上所言,近年来法治题材剧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探索态势,创作者试图用不同的视角讲好犯罪故事,影视剧建构艺术真实需要辩证性地处理好"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要贴近中国社会实情的背景进行故事架构,尝试打开法治题材剧集发展的新解法。创作者秉持初心,最大限度的将现代影视作品现实意义正确的传递给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