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际政策与贸易分析师麦尼尔在美媒《CNBC》的一篇专栏中写道,早在15年前,美国的决策者们就已经意识到,美国的关键矿物供应链过度集中、脆弱,而且中国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性。

过去美国历届政府都曾尝试过解决这些问题,但一来决策者始终缺乏紧迫感,二来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上台,相关政策严重缺乏连贯性。所以最终结果就是,中国利用稀土已经狠狠地掐住了"美国喉咙",并且正全面冲击着美国的商业与国防领域,在这场稀土战中,美国已经大败,且留给华盛顿方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客观的来说,麦尼尔的说法基本上符合客观事实,但美国缺的不是提出问题的人。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中方并没有将稀土"武器化",这是我商务部反复强调过的观点。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控,是国际通行做法,而且既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中方只是审查,并非禁止出口,要想继续从中国进口稀土,最好的办法就是配合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积极准备申请出口许可证所需的资料,而不是自顾自的报怨。

其次,麦尼尔有一点说的没错,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意识到了这点。当时中方曾对日本限制过稀土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相信已经让美国心生忌惮。但正如麦尼尔所说的那样,美国政府根本拿不出长期有效的政策方针,在稀土供应链中减少对华依赖。

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美国说到底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少美企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的是利润,供应链安全固然重要,但只要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往往还是会考虑追求经济效益。与其配合美国政府,耗费大量精力、财力重构供应链,远不如直接从中国进口。

此外,正如麦尼尔所说的那样,在特朗普上台前,中美经贸关系并不紧张。相反,贸易一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压舱石。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的决策者们也不愿花费过多精力解决关键矿产供应链中潜藏的风险。等到美国回过神来,中国在产能、技术等多方面,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美方再想要在稀土供应链中绕开中国,难度早已翻倍。

有分析认为,美国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问题是,政策的连贯性根本无法保证。比起长期利益,美国当政者更希望做短期内能够见到成效的事,以满足周期性的选举需要。

所以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中,中方仅凭限制稀土出口,就让美方叫苦不迭,更是连连退让。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美财长贝森特再度向中方喊话,抱怨稀土不够用,期待中方能够将对美稀土出口水平,恢复到4月初,也就是限制措施出台前的水平。

贝森特的期望,客观来说是有可能的,不过这取决于美方接下来的言行。首先,贝森特希望中方满足美方要求,那么美方也应该回应中方的关切。其次,中方4月出台的稀土限制令,主要是为了防止相关物项流入军工领域。如果申请稀土出口许可的美企,能够按照中方的要求,提交符合规定的资料,那么中方自然会依法依规审批。

总的来看,现在美国很着急,但拿中国没有办法,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美方若想要解决稀土供应困境,还需要展现更多的诚意,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