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元首定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的消息,让国际社会有了强烈的反应,虽然中方乐见其成,希望新一轮的普特会能够推动进一步推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但乌克兰以及欧洲都更多的感受到了不安。
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电话打个不停,天天跟欧洲领导人商量对策,就怕美俄偷偷交易,把乌克兰卖了。他放话称"停火得俄罗斯先表态",其实就是在向欧洲要定心丸。欧洲各国也赶紧表态。冯德莱恩跟泽连斯基说 "欧洲挺你到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喊着 "全力支持乌方停火",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跟着呼吁 "赶紧谈出个结果"。说白了,他们就是怕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乌克兰的利益当筹码。
另外,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美俄元首会晤的消息传出后访问了英国,并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共同主持了一场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与会的还有乌克兰以及欧盟各国的高级官员。会上,欧洲各国代表再次表达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并试图施压美国,他们的说法是,特朗普政府应该考虑欧洲各国的立场,美苏领导人过去在雅尔塔会议上"瓜分欧洲"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然而,欧洲的这一套对美国而言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威慑力,倒是被万斯反将一军。万斯提前打预防针,声称俄乌都可能不满意和平协议,美国希望达成两国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万斯还特别强调,美国不会再资助乌克兰,如果欧洲真的这么关心俄乌冲突,就应该以更直接、更实质性的方式为这场冲突提供资金。
(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英国)
其实不管美俄元首的会谈结果如何,都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欧洲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却是这场冲突的最大输家,因为从冲突一开始,欧洲被利用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的种种操作,无不显示出其 "坑欧洲" 的意图。在经济层面,美国借机大发战争财。西方借乌克兰危机制裁俄能源,美国趁机 "补位",成为欧洲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供应国。欧洲各国人民的生活成本迅速上升,美国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趁俄乌冲突高价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
在军事方面,美国把军援乌克兰的担子甩给了欧洲,不断鼓动欧洲增加军费开支,用于购买美国武器。北约峰会期间,美国推动北约达成新的对乌军援协议,今后美国援乌武器不再无偿和直接提供,而是先卖给北约,再由北约转交乌克兰。特朗普还要求北约成员国将本国军费提升至GDP的5%。
在外交谈判上,美国也常常将欧洲晾在一边。就拿此次美俄元首会晤来说,特朗普 6 日与欧洲领导人通电话时表示计划与俄乌领导人会谈,但参与者不包括任何欧洲领导人,这让欧洲国家深感不安,毕竟俄乌冲突在欧洲大陆上爆发,欧洲的安全格局深受影响,但欧洲甚至没有上谈判桌的资格。急得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泽连斯基通话后表示,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方案"事关欧洲安全,欧洲必须参与其中。
(法国总统马克龙)
这也是解决乌克兰危机最拧巴的地方:各方都想占便宜,又怕自己吃亏。俄罗斯想借美国松绑制裁,还想把占领的土地合法化;美国想赶紧抽身去搞印太,又不想丢了欧洲这个盟友;欧洲想让俄罗斯吃瘪,又怕美国撒手不管;乌克兰则死死攥着 "领土完整" 不放,生怕成了牺牲品。
不过话说回来,别指望一次美俄元首会晤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是拉锯战。俄罗斯想靠谈判破制裁,美国想靠谈判捞政绩,欧洲想靠强硬保利益,乌克兰想靠坚持要领土 -- 各方都在打自己的牌。这场会晤到底是 "和平曙光",还是 "利益交易",一切就等到时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