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认怂,直接表态了,拒绝赖清德"过境",佩洛西却着急了,罕见对特朗普发起批评

最近国际政坛上演了一出好戏。7月底,赖清德原本计划"过境"纽约窜访拉美所谓"邦交国",结果被美方直接拒绝,行程被迫推迟。

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却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涟漪。最戏剧性的是,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突然跳出来,罕见地对特朗普政府开炮,指责这个决定传递了"危险的信号"。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关系的脆弱本质,更是"台独"势力日益孤立的现实困境。

特朗普政府这次拒绝赖清德"过境"的决定,实际上是一次相当务实的政治选择。要知道,就在此前,佩洛西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直接导致中美关系跌入谷底。当时解放军在台海展开大规模军事演训,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特朗普(资料图)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特朗普团队显然不想重蹈覆辙。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本人不久前还公开抱怨中国台湾地区"抢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甚至暗示要让中国台湾地区支付更多"保护费"。

这些言论赤裸裸地揭示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中国台湾地区不过是美国用来制衡中国的一枚棋子,当这枚棋子可能引发过大风险时,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弃置一旁。赖清德办公室试图用"风灾复原"这样的借口来掩饰被拒的尴尬,但美国媒体的报道毫不留情地指出:白宫就是不愿意在这个敏感时刻激怒北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佩洛西突然跳出来刷存在感。这位曾经因为窜台而遭到中国制裁的前议长,现在却指责特朗普政府"对华软弱"。这种180度的大转弯,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要知道,佩洛西现在既不是众议院议长,也不再担任任何官方职务,她突然对台湾问题表现出如此"热心",实在很难让人相信是出于公心。

特朗普(资料图)

更讽刺的是,正是她此前的鲁莽行动,让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现在却反过来指责别人"不够强硬"。这种双标行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分析人士认为,佩洛西此举无非是想给共和党政府制造麻烦,同时为自己日渐式微的政治影响力寻找新的曝光点。毕竟,自从被中国制裁并失去议长职位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正在快速淡出公众视野。

与台湾地区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都承诺不与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官方关系。特朗普政府这次拒绝赖清德"过境",实际上也是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具体表现。在军事层面,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警巡和实战化演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特朗普(资料图)

回看这场由赖清德"过境"被拒引发的风波,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它揭示的几个关键事实:美国对台政策本质上是机会主义的,当维护"台独"可能损害美国利益时,美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退缩;"台独"势力寄希望于外部支持的想法是幼稚的,中国台湾地区既没有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也没有单独对抗大陆的实力;中国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佩洛西的"着急"恰恰暴露了美国遏华势力的焦虑--他们发现手中的"台湾牌"越来越不好打了。特朗普的"认怂"则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现实考量--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的风险已经超出了美国的承受能力。而赖清德的困境则预示着"台独"势力的末路--当经济命脉被掐住、军事防御形同虚设时,所谓的"谋独"只剩下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