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俄乌和谈进程已经开启,但不可否认,和谈已然陷入僵局,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紧张局势也正进一步升级。

10日,特朗普公开承认,结束俄乌冲突"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前一天,特朗普还公开表示对普京的不满与"失望",令美俄关系一度紧张。

10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表示,目前还不能说俄乌和谈进程进入停滞,俄方仍更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政治外交途径实现停火,但在停火尚未实现之前,俄方将继续开展军事行动。

言下之意,俄罗斯虽然愿意和谈,但在和谈停火之前,不会停止对乌克兰的打击。而这,也是获取谈判筹码的体现之一。

这不,正当俄乌局势持续生变之际,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俄军发起"斩首行动",乌克兰多地遭"集群打击"。

10日,俄国防部表示,当天凌晨,俄军动用了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在内的远程高精度武器以及大批无人机,对位于基辅的乌军工企业和机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集群打击,并强调"所有目标均被击中"。

俄方还表示,过去24小时内,俄军对乌军多地弹药库、导弹存放地以及外国雇佣兵驻扎点等131个目标实施了打击,同时对乌军前线指挥所发动"斩首打击",并称所有行动目标都已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日前,俄总理米舒斯京表示,俄无人机的产量已经是计划目标的3倍了。

这意味着,俄无人机产量大幅上升,后续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发起更大规模的无人机蜂群战术。而在这之前,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本土,没少给俄方造成巨大损失和打击。

接下来,若俄乌互相空袭力度升级,和谈难度只会更大,僵局更加难以打破。

然而,正当俄乌战局持续升级之际,乌本土突然发生了一件"斩首"事件。

第二件事,谁干的?乌安全局官员被枪杀,俄失声。

10日,乌克兰安全局证实,该机构一名叫沃罗尼奇的官员于当天上午8点,在基辅街头遭到了一名身份不明者袭击,凶手手持一把装有消音器的手枪,近距离朝沃罗尼奇连开5枪,后者当场身亡。

目前,凶手仍处于在逃状态,且没有任何组织或势力宣布对此事负责,乌安全局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枪杀的乌官员来头不小,据乌媒披露,可能是一名上校,而凶手埋伏在其必经之路上出手,显然是事先收集好了相关情报,并且旨在当场"斩首"沃罗尼奇。

更要注意,俄乌冲突期间,乌安全局也深度参与了乌军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包括乌军对俄本土多个重要目标的打击行动,也都有乌安全局参与的身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安全局高官被当街枪杀,俄罗斯无疑是嫌疑最大的。但目前,俄方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此外,俄乌冲突期间,俄方多名高级军官也遭到了"斩首",最近一次就是俄海军副总司令古德科夫,在库尔斯克边境身亡。

如今,乌安全局官员也被枪杀,这不由让人怀疑--会不会与俄报复乌克兰有关?

但眼下,调查结果还没出来,究竟情况如何,还有待商榷。

不过,俄乌军官相继被"斩首"身亡的消息传来,也再次凸显了俄乌局势的复杂与紧张--俄乌之间的对抗,不只是战场上你来我往般的攻防,还有暗地里的较量。

可见,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俄乌冲突要想实现停火,显然并非易事。

然而,正当俄乌局势持续生变之际,美国悄悄向俄周边派兵的消息传来了。

第三件事,美军核潜艇抵达俄后院,局势或再度升级。

10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军"纽波特纽斯"号核潜艇已抵达冰岛沿岸港口,以应对俄罗斯不断在北极地区增强军事存在的情况,同时凸显美国对"北约集体防御与安全"的承诺。

据悉,这是美国第一次向冰岛港口部署"洛杉矶"级核潜艇,而该潜艇以高速航行和隐蔽性著称,可装备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主要执行反潜、反舰、对陆打击等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日,美媒才公开一段关于"特朗普威胁俄罗斯"的录音,显示如果俄方拒绝俄乌谈判,那么美国将会"轰炸莫斯科"。

更要注意,特朗普上台之初便多次提到"购买格陵兰岛",并打算向格陵兰岛部署重兵。

如今,俄乌冲突尚未平息,美国却悄悄将"极具攻击性"的核潜艇部署到了俄罗斯"后院",这不止是在对俄释放警告信号、增加局势火药味的浓郁程度,也是在进一步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从而攫取更多利益。

可见,特朗普一面释放"俄乌冲突调停难度大、美国可能放弃调停"的信号,另一面却不断加码向欧洲派兵,这背后,显然有更大的企图和谋划,而目标,很可能是俄罗斯与欧洲。

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局面将如何发展,且看各方势力会如何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