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贤在出席活动时谈及"富豪饭局"话题,意外自曝曾收到富豪夫妻的"买卵邀约"--对方通过正式邮件提出,以20万港币购买她的卵子,理由是"观察已久,条件优异"。
李贤透露,这封邮件的措辞"礼貌得可怕": sender自称与妻子"欣赏她的气质与外貌",认为其基因"适合延续后代",并强调20万是"补身营养费"。
当被追问若报价百万是否会动摇,她以自嘲化解严肃:"那可能要考虑通货膨胀了。"表面的幽默,难掩对这类畸形交易的反感。
事件折射出两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其一,娱乐圈作为公众人物聚集地,常被视为"优质基因"符号,女性艺人的外貌、年龄甚至生育能力,都可能成为资本觊觎的"资源"。
此前港媒曾曝光"富豪饭局"产业链,女星被明码标价陪宴,而"买卵"则是更隐蔽的身体交易延伸。其二,卵子交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长期存在,尽管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和卵子买卖,但地下市场仍通过"捐卵志愿者""基因优选"等包装词运作,20万港币的开价,不过是这条产业链中针对"优质样本"的常规话术。
李贤的调侃式回应,恰是对物化逻辑的温柔反击。她在采访中特意强调:"女性的价值从不由生育能力定义,我的卵子更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清醒,与近年娱乐圈女性艺人的觉醒形成呼应--从拒绝"少女感"绑架,到公开谈论生育选择权,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抵制将身体作为交易筹码的潜规则。
值得关注的是,当李贤笑谈"广告时段贩售卵子"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解构主义手法消解议题的严肃性。但玩笑背后,我们仍需思考:当女性的身体器官成为资本清单上的商品,社会该如何构筑更严密的法律屏障与价值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