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以"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为题作主旨发言。
董军部长在回应台湾问题时,明确指出岛内分裂势力顽固推行"台独"活动,这种行径如同螳臂当车、自取灭亡。解放军对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充满信心,完全有能力应对任何分裂企图。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将台湾当局的武装力量直接称为"台独武装",并强调对待这类势力如同瓮中捉鳖,不足挂齿。这一表述一出,立即在两岸引发热议,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在表述上的重大调整。
以往,大陆官方文件多用"台湾防务部门"或"台湾地区军队"等中性称呼,这种用词源于两岸交流的谨慎考量,旨在为和平对话留出空间。早在2015年两岸军事热线开通时,这种表述就体现了互信机制的构建,避免直接刺激岛内统派情绪。

但赖清德2024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重申所谓"四个坚持",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公开迎合外部势力,这直接触碰红线。
大陆东部战区随即于5月23日至24日启动"联合利剑-2024A"演习,动用海空军与火箭军,覆盖台湾地区周边海空域,模拟封锁与精确打击。
相比2019年首次"联合利剑"演习,当时规模限于东部海域,重点检验登陆能力;2024A演习扩展至西南与北部,融入电子干扰与无人机群攻,覆盖范围扩大30%以上。
这种从局部威慑向全域控制的迭代,正与董军称呼调整相呼应,将岛内武装力量的政治属性清晰锁定为分裂工具。

称呼从"防务部队"到"台独武装"的转变,并非随意,而是政策精准化的体现。它划清了界限:任何与分裂分子勾连的武装,都将被视为统一进程中的障碍。这与《反分裂国家法》精神一脉相承,明确了法律后果。
过去十年,大陆对台策略从"和平发展"向"坚决反制"转型,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军演频率从年均两次增至四次。2024年董军表述的进步在于,直接标签化,震慑效果更强。

相比2022年佩洛西访台后的演习,那时仍用"台湾军队";如今强调"台独"属性,推动统一从外交警告向军事准备并重。这种调整,也为岛内统派人士释放信号,鼓励他们脱离分裂轨道,回归国家统一大义。
董军发言迅速传回台湾地区,岛内舆论瞬间沸腾。部分绿营媒体试图淡化,称其为"大陆宣传",但蓝营与基层民众反应强烈。6月4日,台湾地区社交论坛上,多名网民发帖表示,若局势急转,自己宁愿选择归顺,避免无谓牺牲。

这种投降声音虽零星,却折射出赖清德政策下的资源失衡。2024年台湾地区防务预算达5860亿新台币,占GDP 2.5%,重点采购美制导弹与F-16升级,但民生领域滞后,核电重启争议不断。
相比马英九时期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那时贸易额年增15%,就业受益;如今对抗路线下,上半年对大陆出口下降8%,青年失业率升至12.5%。民众对军事化路径的疑虑加深,投降呼声正是这种失衡的镜像。

国民党系学者张亚中,在孙文学校总校长任上,对董军称呼变化一语道破,直指赖清德沉迷台独路线,与美国深度绑定,忽略岛内长远发展。
他在6月5日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剖析赖清德从就职演说到后续表态,一贯回避两岸和平路径,只顾军事对抗,导致资源错配。
张亚中质问,这种模式如何为台湾地区子弟创造福祉?其观点源于长期研究两岸关系,2023年著作《两岸和平统一路径》中,就主张党对党对话,恢复九二共识基础。2024年6月事件后,他进一步指出,"台独武装"标签暴露其脆弱性,岛内应转向合作而非对抗。

张亚中强调,反核与台独是民进党双重误区,前者延缓能源安全,后者断绝经济机遇。相比赖清德推动的"新南向政策",2024年对东南亚投资回报率仅为大陆市场的1/3,他建议国民党主导下,重启ECFA后续协议,推动两岸融合示范区建设。
张亚中的分析,点明赖清德路线的死胡同。2024年8月,他参与国民党内部研讨会,指出赖当局防务倾斜忽略民生,台湾地区GDP增长仅1.8%,远低于大陆5.2%。他主张国民党推动"两岸和平协议",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逐步实现人员往返零关税。

相比民进党"17项策略"中的"民主防线",张亚中认为那是空谈,实际执行中,2024年台湾地区情报预算增加15%,却未提升民众安全感。
投降声增多,也与国际观感相关。香会后,美国虽表态支持台湾地区,但奥斯汀承认中美竞争非对抗,显示不愿直接卷入。
岛内舆论捕捉这一信号,7月退伍军人团体集会,高呼"和平优先,拒绝当炮灰"。张亚中在9月国民党党主席初选辩论中,借事件呼吁党内团结,推动统派议程。他指出,赖清德若继续台独,岛内经济将进一步萎缩,第三季度旅游业损失30%,大陆游客锐减。

目前,台海局势高压延续。东部战区4月环台实弹演习后,7月"汉光41"暴露台湾地区短板;10月赖清德双十讲话加码预算,但岛内满意度跌至35%,大罢免失败与士兵抗议频发。
张亚中落选后,继续推动统派对话,大陆坚持反台独22条,融合示范区经贸额增15%。统一进程稳进,岛内和平呼声升至58%,外部干涉空间压缩。董军称呼变化的深层影响,在两岸军事对比中凸显。

解放军2024年歼-20超300架,航母编队常态化;台湾地区F-16V增至141架,但维护成本占预算40%,实战续航不足。大陆火箭军东风系列精度米级,2024A演习模拟打击金门,响应时间缩短20%。这种不对称推进,让"台独武装"标签更具威慑。
大陆对台政策的坚定,不仅体现在军演与表述上,更在经济融合中展现温度。2025年上半年,两岸经贸额虽受对抗影响,但福建示范区吸纳台湾地区青年就业超万人,科技合作项目增20%。

张亚中主张的"两岸和平备忘录",正契合这一路径:承认一个中国,逐步实现制度对接,避免武力风险。他9月19日评论,赖清德正带着台湾地区之舟全速驶向冰山,任期至2028年,乘客无处可逃。这种比喻,深刻揭示对抗的死局:外部势力靠不住,内部民生凋敝,统一才是出路。
两岸一家亲,统一是大势所趋。张亚中一语道破:赖清德台独信仰,只会让台湾地区乘客无路可退。唯有回归正道,和平统一,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