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晚上7点,杭州萧山游泳馆发生一起猥亵事件。女生陈女士在浅水区练习憋气时,被身旁一名陌生男子从腿部摸到臀部。朋友称也曾遭同样行为,两人当场质问对方并报警。游泳馆工作人员拒绝提供手机,警方到场后调取监控,确认男子手部动作异常,已以涉嫌猥亵立案调查。

这起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指出公共场所猥亵案件频发,但取证困难,多数受害者选择沉默。陈女士选择报警,却面临"穿得清凉引诱"的质疑。警方回应称,男子行为明显刻意,监控证据确凿才会立案。

游泳馆监控在这起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并非所有场所都有类似设备,比如公交地铁和商场死角。有网友建议公共场所应扩大监控覆盖,但也有声音担忧隐私问题。

受害者陈女士表示,当时周围无人,只有那名男子靠近。朋友作证两次遭遇同样动作,排除"误触"可能。男子被拦下后态度强硬,拒绝承认,但监控显示其手部轨迹异常。警方称,若只是无意碰到,不会持续接触。

类似事件中,施害者常以人多拥挤为借口,受害者则因证据不足难以维权。陈女士的朋友称,之前也有女生在泳池被摸,但因无人作证不了了之。游泳馆工作人员未及时协助报警,被指安全培训缺失。

社会舆论中,"受害者有罪论"再次出现。有人认为女生穿泳衣是"自找麻烦",但陈女士和朋友的泳衣与普通泳客无异。法律人士指出,着装与猥亵行为无关,施害者需承担全部责任。

警方强调,立案需证据支撑,此次监控成为关键。但多数公共场所缺乏有效监控,受害者只能依靠目击者或自身手机拍摄。有网友提议公共场所应设"一键报警"设备,方便取证。

杭州警方将此案列为治安整治典型案例,计划开展反骚扰普法活动。类似事件中,施害者多选择人多场合作案,认为不易被发现。但随着监控普及,此类行为将更易被追责。

游泳馆事件后,有网友呼吁公共场所加强安全措施。比如泳池分时段设女性专场,地铁增设防骚扰专用车厢。但也有声音认为,过度保护可能限制公共空间开放性。

陈女士称,报警后才知游泳馆监控覆盖良好,但更衣室等区域仍存在死角。她建议公共场所应公示监控区域,让受害者清楚哪些地方可求助。

案件仍在调查中,男子若被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此前类似案件多以警告或罚款了结,但近年法律对猥亵行为处罚趋严。

杭州游泳馆事件提醒公众,遭遇骚扰应果断报警,同时公共场所需完善安全设施。受害者不应因他人偏见放弃维权,而施害者终将难逃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