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还是顶不住了,决定向美国服软。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5月14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政治顾问阿里·沙姆哈尼在采访中罕见表示,伊朗愿意在解除所有经济制裁的前提下,做出一系列重大让步,包括承诺永远不制造核武器,销毁高浓缩铀库存,仅留存民用层面的铀浓缩,并同意由国际机构进行监督。
此消息一经曝光,瞬间引发国际热议,伊朗此番表态也被视作伊朗在持续二十余年的核僵局中,向西方尤其是美国迈出的最大一步。
但问题是,在这番表态的前一天,伊朗官方仍在硬怼特朗普,强调不会向美国低头,仅过了24小时,态度就发生如此剧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伊朗的"投名状",特朗普会接受吗?
5月13日,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美国仍希望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协议",但警告称,若伊朗拒绝,美方将"让伊朗石油出口变成零",言下之意就是若伊朗不让步,极限制裁还将继续升级。
随后在同一天举行的"海合会-美国"峰会上,特朗普再次提出,伊朗必须"停止支持恐怖主义"、"终结代理人战争",并"永久、可核查地终止核武追求",这些立场与其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时如出一辙。特朗普随后还在多哈的一场晚宴中表态称,希望和平解决伊朗问题,并将主动权"丢"给德黑兰,表示"球在伊朗一方"。
而对于特朗普这一系列"恐吓"言论,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14日的的采访上明确表示,"他(特朗普)以为他可以来到这里,高喊口号,吓唬我们,但我们不会向任何霸凌者低头。"这番强势言论引得现场一阵欢呼,可惜的是,硬不过一天,伊朗就递交了投名状。
但其实这也怨不得伊朗,这次伊朗销毁核武的做法与其说是"服软",倒不如说是一次战略性退让。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恢复制裁以来,伊朗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通过"次级制裁"机制,不仅禁止美国公司与伊朗进行贸易,还对任何与伊朗有业务往来的外国企业实施惩罚,导致伊朗的国际贸易几乎陷入瘫痪。
要知道,石油是伊朗经济的命脉,占其出口收入的绝大部分,而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通过制裁伊朗的石油工业,切断了其主要外汇来源。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18年之前,伊朗日均石油出口量约为250万桶,而在制裁重压下,这一数字一度降至不足50万桶,这种打击对伊朗几乎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美国还将伊朗排除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通过切断其与SWIFT国际支付系统的联系,使伊朗难以进行跨境交易,伊朗的银行系统几乎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融资和贸易结算成本大幅上升,这不仅限制了伊朗的进口能力,也导致其国内通货膨胀率飙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统计,伊朗当前年通胀率已突破50%,货币持续贬值,国内食品与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底层群众的生活已经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基于这样的情况,佩泽希齐扬不得不向美国低头,以换取实质性回报。
至于特朗普会不会接受伊朗的"投名状",其实大概率还是会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如果再得寸进尺,那在国际舆论上也站不住脚。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在以色列和国会共和党的施压下,美方是否愿意在当前敏感时刻"放伊朗一马"还说不好,所以特朗普到底该如何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