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只要是有百姓与皇上的名讳重了,都避免不了要改名,如果任性不改,那么将会面临牢狱之灾,严重点还可能被判杀头重罪。但有这么一个皇帝,不仅没有用皇权逼迫百姓改名,反而自己主动把名字改了,好方便民众。就连刘向都评价他“聪明远识、制持万机”,政治眼光比汉文帝还要长远,他就是刘病已。
汉武帝之后,朝中大权就一直掌握在霍光家族手中,而在登基当天,霍光也在现场陪同,刘病已就已经感觉到了来自这位辅佐大臣的压力。后来,霍光准备将政权交回刘病已手中,但刘病已却果断拒绝,表示自己这才刚刚上位,很多事情还得靠霍光,而且相信霍光的能力,一定可以处理好国家大事。刘病已当众宣布,以后朝中事情直接报告霍光,最后通知他一下就行了,而且加封了霍光,以示表扬和鼓励。
刘病已的做法并没有引起霍光的怀疑,而且霍光非常高兴,自己手中依然掌握着大权,于是消除了对刘病已所有的的猜忌和怀疑,朝中紧张气氛也有所缓和。如果刘病已刚上位就拿回政权,恐怕霍光也不会如此放松警惕。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刘病已绝对是有长远眼光的,刚刚上位就能把事情看得这么透彻,实在不简单。在这之后的两年里,刘病已一直保持隐忍,小心维护与霍光的君臣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刘病已的政治眼光。他下令让大臣们讨论定夺汉武帝的“尊号”和“庙乐”,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政治资本。在古代,立庙是正统的责任,他这样做无疑就是在昭告天下:虽然我是被迎立的,但我依然有武帝嫡系血脉,所以当皇帝也是天经地义的。这样一来,刘病已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收获了百姓的支持。
直到霍光去世,刘病已用和平方式逐步铲除了霍家的全部势力,并将政权一点点收回自己手中。他虽诛杀了霍家九族,但对霍光本人却安排了厚葬,这也是对霍光的一种肯定。反正人都已经死了,对自己也不成威胁,这样还能让大家看到自己是一个明君,更提高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最终他缔造了“孝宣之治”,史学家们认为这是西汉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
至此,隐忍了8年的刘病已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再不必担心其他势力的威胁,他的才能也在这时开始展现。在他的治理下,西汉国力丝毫不输汉文帝统治时期,两者相比,汉文帝统治时期面临的困难并不算什么,毕竟当时的军政大权几乎全部掌握在周勃、陈平手中,而他们两人给予了汉文帝极大的支持,所以想要收回权利也是轻而易举的。但刘病已就不同了,他在刚登基时并没有什么实权,朝中很多都是霍光的人,对他来说,也许隐忍才是最好的办法。事实证明,他的8年等待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