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把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战略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

匈奴冒顿单于

汉武帝时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

一方面,匈奴大军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另一方面,西域各国被匈奴课以重税,用于匈奴和汉王朝的对抗。

首使西域,连通西南

汉武帝即位亲政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与匈奴有世仇。决定派人处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大月氏地理位置

张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凿空西域"的历史壮举。从军事角度来看,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是打了一场目的明确、效果超乎预期的情报战和外交战。

张骞出使西域

特别是外交战,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在匈奴向导堂邑父的引导下,从长安向西域进发。但使团在穿越河西走廊时遇上匈奴骑兵,张骞等人被押送到匈奴王庭,还见到当时的军臣单于。

河西走廊

得知张骞此行的目的后,军臣单于将张骞一行人扣留和软禁起来,并进行种种威逼利诱。但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使的神圣使命,在匈奴被扣达十年之久。

张骞第一次西域路线图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趁匈奴对自己的监视有所放松,张骞等人才逃出匈奴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张骞一行越戈壁、过雪原,经车师、焉耆、疏勒等地,翻越葱岭,最后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的强大富庶,便派遣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到达大月氏后,早已定居的月氏人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都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的联盟,张骞便决定动身回国。

但在逗留月氏期间,张骞曾经专门到过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汉武帝时代欧亚大陆形势

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为避开匈奴势力,他们计划改道从莎车(新疆莎车县),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没有想到,羌人此时也已被匈奴所控制,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一年多。

示意图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趁匈奴内乱,张骞才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而此时,距离张骞出使已经过去十三年,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也仅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

张骞归汉

张骞凿空之开远夷,通绝域

虽然与大月氏结盟的目的并未达到,但张骞的情报搜集和外交结盟工作无疑是成功的。在情报方面,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并将其见闻给汉武帝做了详细的报告,在张骞的报告中,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出周详的说明。而这些内容,也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

西域地形

作为一场外交战的结果,张骞的出使使得中国的影响力第一次直达葱岭以西,而苦于匈奴残暴统治的西城诸国,了解东方有一个强大的汉王朝之后,都表达了强烈交往的意愿。

丝绸之路地形图

至此之后,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在西域的盟友体系开始建立,进而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于南亚的直接交往逐渐增多。继而促成日后"丝绸之路"的发展,司马迁更是用"凿空"一词,来形容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意义。

张骞及之后的出使路线

作为一场情报战的结果,在得到了西域的全面情报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的全面反击。元朔五年,卫青率军出塞数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虏一万五千余人。

西汉反击匈奴形势图

元朔六年,卫青再次将出击匈奴,斩首九千余。而在这次战役中,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击,在汉朝大军面对断水的危急时刻,张骞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和掌握,及时从沙漠中找到水源。

西汉对抗匈奴

凭此战的功绩,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奔袭千里,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汉朝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四郡。

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霍去病·河西之战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元狩四年,在夺取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大量财物牛羊第二次出使西域。

阴山地形

张骞的这次出使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外交结盟,达到宣扬国威,促使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的目的。他的副使还分别访问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此外张骞还带回来乌孙使者。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生活于今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

汉王朝的强盛,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随后西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先后和亲乌孙,与乌孙的合作对汉匈战争产生深远的影响。

汉朝和亲公主

在汉宣帝本始二年,在和亲乌孙的解忧公主配合下,汉朝分遣五路大军共十万余骑分进合击,出击匈奴两千余里。

西汉和亲公主

一战打垮匈奴,为后来匈奴臣服于汉朝,打下坚实基础。

西汉全面出击匈奴

张骞被后世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哥伦布"、"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所获殊荣,足堪告慰,张骞凿空西域是一次效果卓著的外交战。

《张骞》特种邮票

结语

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张骞凿空西域其实是一次长期以情报战为引导的外交战。

匈奴方面是长期控制西域诸国,将西域,特别是河西走廊以西和北部地区,作为军事上的战略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朝则以强大的国力和政治影响力为支撑,依靠张骞、苏武为代表的汉使的坚韧不拔和勇敢智慧与西域诸国结盟,进而夹击匈奴。

西汉版图

这场外交战的胜负结局非常清楚,汉朝建立与西域诸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广泛合作,动摇匈奴盟友体系。不但巩固汉朝领土边界的稳定,并且让汉朝的势力向西延伸,消除掉威胁汉朝的根本,打下丝绸之路的基础。

东汉时期版图

参考资料:

陈必武. 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 智慧中国 》 , 2016

邢春华. 张骞: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 农经 》 , 2017

徐习军. 丝路故人--张骞:凿空西域通丝路. 《 VIP 》 , 2009

刘岩. 历史上真正的"龙城飞将"--卫青. 《 WanFang 》 , 2011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孙占鳌,陇原春秋,2014

红马童书. 创造西汉辉煌历史的伟大皇帝汉武帝. 《 VIP 》 , 2013

刘振刚. 《史记·匈奴列传》"后四岁"军臣立为单于辨. 《 cnki 》 , 2015

王庆宪. 匈奴冒顿单于的军事活动及其政治影响.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