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殷商王朝大部分以忠臣为主,只有少部分是奸臣。
在这些奸臣之中,纣王身边最最阴险狡诈的无非只有三个人--费仲、尤浑和妲己。
其中,早在妲己出现之前,费仲、尤浑就已经在纣王身边效力了。
甚至妲己之所以能够到纣王身边,也是因为受了费仲、尤浑等人的挑唆之故。
但彼时的费仲、尤浑,不过只是一对仅供玩乐的"戏子"而已,根本无法兴风作浪。
关于国家大事,他们是插不上多少嘴的。
直到苏妲己的到来,眉眼盈盈处,电光石火间,勾走了纣王的魂儿。
纣王心中的欲望被彻底激发,再也不能回到过去。
过去的纣王励精图治,力图做一个好的君王,能听进人话,能为政事和国家着想,能重用股肱之臣。
但这些都随着妲己的到来被一一打破。
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国家的气数和生民黎庶的幸福都交付于一个沉湎于酒色的人手上的时候,这个国家不亡也是很难的。
因为妲己和费仲、尤浑等的勾结,中宫姜皇后被废,忠直之士尽遭毒手。
但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纣王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谁说话不中听,他就可以杀了他。
他只愿夜夜笙歌,与妲己共效连理之乐。
由此可见,酒色大可亡国、中可亡家、小可亡身。
他是纣王的父亲留给纣王最大的遗产。
也是纣王的最强护身符。
为此,闻太师就有教导纣王怎样做人的职责、有帮助纣王"清君侧"的义务。
别人这样做可能会让人怀疑,但闻太师不会。
因此,当闻太师看到比干因妲己而死,很多忠正之士因为费仲、尤浑和妲己等人的勾结而惨遭毒手的时候,再也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愤懑。
直接条陈十策,策策切中要害,并且要求纣王立即准奏执行。
其中第五件、第六件涉及到妲己和费、尤二人的前途与性命。
但色令智昏的纣王怎么会舍得放弃妲己?
怎么舍得放弃费仲、尤浑这两个让自己放飞自我,过上"舒适"生活的舔狗?
因此,第一件和第五件、六件都被纣王搁置。
可闻太师知道,其他七件都是小事,只有奸佞才是这个国家祸乱的根源。
这时,不识相的费仲和尤浑自以为得宠,与太师抗辩,结果被太师一顿老拳,打得鼻青脸肿,甚至当着纣王的面吩咐左右:"将费、尤二人拿出午门斩了!"
纣王只好上前为其说情,并且表现出很兢兢业业的样子,让太师再也不好意思继续执行,毕竟自己表现得太过咄咄逼人,有理也反倒容易变成没理。
正当费、尤二人性命攸关之际,东海反了平灵王,闻太师只好再次奉命出征。
纣王欣然为太师践行,并且马上放出了费、尤二人,二人继续与妲己勾结,努力祸害朝纲。
尽管闻太师因为一直在外带兵打仗的缘故,无法帮助纣王整肃朝纲,但对于这不被准允的三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尤其是费仲、尤浑这两个奸佞在纣王面前的谄媚之态,他亲眼目睹,无法释怀。
因此,当他有机会回到朝歌重整朝纲的时候,很快想起了这二位,立马打发他们去给鲁雄当参军。
两个佞臣,在纣王面前动动嘴皮子还可以,现在派他们去战场。
说白了,就是派他们就送死。
这时,纣王再也找不到理由阻拦了。
看到这里,不禁要为闻太师拍手叫好。
可与此同时,却仍然有一个遗憾,闻太师为什么独独漏掉了妲己?
如果把妲己也送上战场,那岂不是万事大吉?
其实,从三十五回到四十一回,闻太师有足够的时间去整肃朝纲,辨明忠奸。
可他仍然把妲己放了过去,而是集中注意力在军事上面。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相信妲己有这个能力,不相信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能够寄托在一个女人的身上。
妲己固然罪不可赦,她们自己也说:"我等数年来把成汤一个天下送得干干净净。"
她们也确实是奉女娲娘娘之命去断送殷商王朝的。
但是,殷商王朝的覆灭,真的应该归咎于她们吗?
我们来看看这段辩解。
众诸侯听妲己一派言语,大是有理,皆有怜惜之心。
如果不是姜子牙强行解释,谁会相信,这样如花似玉、楚楚动人的美人儿,竟然是狐狸精幻化而成,还有着蛇蝎心肠?
我也不相信。
满朝文武那么多忠直之言你不愿意相信,宁愿相信奸佞之蛊惑,杀尽直言敢谏之人,你还能说是奸佞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