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读,如果还能点点关注,小编感激不尽。
大家好,小编又来给大家分享了,今天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内容,希望各位看官给小编动手评论点赞喔!您的每一次评论点赞都会带来好运气喔!
自古名将大多战功显赫,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可是自古武将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哪怕是李牧也难逃这一定律。李牧作为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受封武安君。可是,就是这样为国为民的李牧,却最终被君主斩杀?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秦国的离间之计
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
一个君主的好坏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有一个好的君王是一个国家的幸运,有像赵王这样的君主,即使赵国有成千上万的名将忠臣也改变不了赵国最终被灭的命运。自古昏君在的朝代,奸逆正是当道的时候,而奸逆自然要除掉那些和自己不同的忠臣,所以像李牧这样忠直的人显然挡了那些逆臣的道,必然会被除去。所以,李牧的死是必然的。
二.赵王觉得李牧威胁自己的帝位,欲除之而后快
据《史记.李牧列传》中记载,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
李牧作为一名武将善待士兵,是一位好的武将应该必备的品质。可是作为皇帝自然不会这么想。皇帝会觉得李牧善待士兵是为了拉拢人心,且当时所处的社会条件比较乱,哪个国家都有随时被吞并的可能。而且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点是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经济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李牧谋反,自己的有很大的几率是会失去帝位的。如果你是皇帝,你会让这个行走的人肉炸弹活着吗?答案一定是不会。只有李牧死,皇帝才会安心。
自古很多武将不是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拿命拼命守护的国家手里,这是历史的悲哀。武将是当朝所有的官职中最为危险的也是最容易让君主猜忌怀疑的人。这简直就像是一个怪圈,自古很少有君主和武将能去打破这一怪圈。希望每一个为国尽职尽忠的人都可以有一个好的历史结局。
以上言论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如有其他想法请留言给我啊。
参考文献《史记.李牧列传》
我是辰瑶司,每天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