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古装剧当中,很多宋朝官员上朝的时候,都会带很长的帽翅,而且官越大,这个帽翅就越长。如果是宰相的话,甚至有可能达到四十厘米的恐怖长度!

这种特殊的帽子,甚至还有专有的名字,就叫长翅帽。关于长翅帽的出现,历史上倒是还真有一个小故事。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登基的时候,有一次上朝,看到大臣们在交头接耳,心中非常不悦。

赵匡胤本人是依靠政变上位,靠下属陪他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才从后周柴家手里抢到了皇帝的宝座。所以,靠政变上位的赵匡胤,自然也就怕大臣们有样学样,回头再给他来这么一出戏码。

尤其是在上朝的时候,赵匡胤看到大臣们在他面前交头接耳,总是怀疑大臣们是不是在商讨什么小秘密,是不是也要想着谋反。

为了让大臣们不再如此,赵匡胤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帽翅加长。这样一来,大臣们每次想要交头接耳,脑袋一动,帽翅摆动的就会比较大。这样一来,大家自然也就不方便再说什么悄悄话了。

而且为了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赵匡胤甚至还先改了自己头上的帽子。这样一来,大家就算有所异议,自然也就无法在反驳了。自赵匡胤之后,宋朝大臣们带长翅帽的传统,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这种说法,其实很经不起推敲。

首先,作为皇帝,赵匡胤如果真想让大臣们停止交头接耳的话,完全可以直接下一道诏令就足够了,这可比大费周章的改良服饰容易太多。

其次,赵匡胤本身就是依靠政变起家,若论玩真正政治手段,赵匡胤是当之无愧的祖宗。在他面前,大臣们就算交头接耳,也不可能是讨论要谋反什么的。

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其实是出自元朝《席上腐谈》一说。且不说元朝距离宋太祖的时候,已经过了好几百年,本身就没什么可靠性。而且这本书,也不是一本专门的官方史书,而是一本文人随意作出的札记,根本就不可信。

所以,说长翅帽是赵匡胤发明的专利,这种说法只能当成一个坊间笑话来听,不能当真的。那么,长翅帽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长翅帽的出现,其实可以从《宋史.舆服志》当中找到答案。简单来说,就是从以前的服装,慢慢演变成那个样子的。

在很久以前,长翅帽最初的形态,其实就是古代农民头上裹得那块布。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样的形象。如果往头上系一条头巾的话,后脑勺那边头巾需要打一个结。这个结垂落下来的部分,其实就是后来帽翅的最初形态。

说白了,就是固定帽子或者头巾的那两条带子。

后来,到了唐朝,这种头巾和帽子开始逐渐演化,大家都觉得固定帽子或者头巾的带子,越长越好看。帽子旁边的帽翅,也开始出现。今天如果我们去网上搜唐朝皇帝的画像,我们就不难发现,唐朝皇帝的帽子上,就已经有帽翅的存在了。

当然,唐朝皇帝的帽翅,还不是那种平直的状态,而是向下弯曲的。这种帽子,在宋朝的官方文字记载当中,被称之为"幞头"。

初唐时期的幞头,或者说头巾,是四角形的方布。两个角用来扎紧,两个角用来自然垂落,用以美观。唐朝的时候,这种幞头和帽子,并不是官员或者皇帝的专属,从皇帝到百姓,人人可戴。

但是再往后,大家觉得既然身份不同,总还是要有一些区别的嘛!而且让幞头角就那么飘着,感觉潇洒是潇洒,但是好像显得不太庄重。所以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大家开始在帽翅上作出各种改变。

有往下弯曲的,有直向斜下的,还有弯着向上的。甚至还有那种近乎直着往上,看起来就像是牛的犄角一样的类型。但总的来说,这些帽翅,是越来越长的。

而从唐朝末年开始,在到后来的五代时期,那种帽翅很平而且很长的直角幞头,开始成为了主流。最终,到了赵匡胤时期,就演化成了宋朝官员头上戴的那个样子。

所以,长翅帽这个东西的发明,真不能归功于赵匡胤,而是要归功于古代的流行审美。

当然,到了宋代以后,随着礼制的逐渐变化,这种带有长翅的帽子,开始成为官员的专属服饰搭配。而且,只有高品级的官员,才能带那种直角幞头的帽子。官位越高的官员,其幞头就越长。原本出于美观而设计的幞头,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了。

长翅帽的流行,其实一直持续到明朝。我们今天去看一些明朝的官员画像,还是会有帽翅存在。只不过,明朝官员戴的帽子,不再是那种直角幞头,而是更近似于唐朝。

直到到了清朝以后,官员们戴的帽子,才开始变成了清宫剧里的那种顶戴花翎。全民追捧帽翅的历史,在清军"剃发易服"政策的强制推行下,才算彻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