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本指海的中心,是海洋的主体,清朝末年时代指外国,洋人就是外国人,洋布,洋火,洋油,洋伞等等指的是外国东西。南洋指的是中国朝南边的国家,同理,北洋是指朝北的国家。清朝于1861年设南洋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简称南洋大臣,负责处理由南部方向来的国家的外交,关税,以及南部的海防和官办军事工业,三口通商大臣办公地点在天津,负责牛庄,天津,登州三地,都在北方,后改名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北洋大臣主要负责处理在河北,山东,辽宁地界的外交,关税及海防和军事。

虽然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洋的势力早己渗透进了军政各界里。再后来,属于北洋体系中的袁世凯奉旨组建了新军(北洋新军),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逐渐形成气候。最终竟成为可以左右清廷存亡的"关键因素"!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及他属下的北洋体系成员,成了中国的主宰者。袁世凯死后,北洋分裂混战,形成了直、奉、皖三大系,彼此争夺中央政府所控制权!直到后来被"南方革命党"的北伐军给消灭掉!"北洋军阀"这个曾经的辉煌,才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名词!

北洋大学、北洋饭店以及北洋新军所冠名的这个北洋,与最初三口通商的北洋大臣所说的那个北洋已经从词意上发生了改变,后来的北洋不过是借用了原来的北洋的名字而已。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由他一手缔造的北洋新军发展壮大,于是就成为北洋军阀。这就是之所以称作北洋军阀的来由。与此相对应的,因为两江总督兼任着南洋大臣,而南洋大臣驻于江苏,所以江苏的许多事物也习惯冠以南洋之名,江苏新军也就被世人俗称作南洋新军

1861年1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其中"三口通商大臣驻"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后来,"三口通商大臣"的权力因为一个重大事件得到扩张--天津教案。这个案子引发列强不满,清廷认为之所以出这个事情,是因为三口通商大臣没有地方管辖权,(归总督)。为此,清廷干脆让直隶总督和三口通商大臣合二为一,由一人兼任,称"北洋通商大臣",也叫"北洋大臣"。这,就是"北洋"这个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