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的事,直至今日依旧让许多人讨论,是奸诈狡猾的野心家,也是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而更加扑朔迷离令众人瞩目的则是他死后究竟身葬何方?
公元220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卒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一千八百多年来,曹操究竟身葬何方,成为了一件困扰无数人的历史悬案。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生前曾设摸金军校尉官衔,盗取墓葬里的陪葬物来充当军费,因此,在其临死前,生性多疑的曹操为了避免自己的坟墓遭到盗掘,便吩咐将七十二座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抬出邺城,然后将其埋葬在漳河旁七十二个不同的方位。于是,从北宋开始,坊间便开始流传关于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千家千言。
关于曹操的墓葬之所众说纷纭,比如许昌城外说、铜雀台下说、漳河水滴说、河北彭城说……而当中最著名的便是"七十二疑冢"。关于这众多的传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考证,走近真相。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特别写道:"(曹操)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其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在现存的史料与考古发现,曹操设有七十二疑冢似乎并未得到专家确凿的证实,或许只是因为这位大人物生性多疑,才引发的历史风波。
2009年岁末,可谓是发生了一件撼动考古学界的大事件。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出土了一座东汉大墓,经过初步考证,包括国家文物局在内,众多学者和史学家认为这座大墓的主人正是魏武王曹操。对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不少人也提出了质疑,而专家到底是如何确定曹操墓的呢?据专家考证,可以根据以下六点确定此墓的主人为曹操。
第一,该墓葬规模宏大,占地约740平,为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出土器物250余件,而四角钻天顶的结构只有王侯一级才可以使用。并且,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而该墓没有封土,这恰好与曹操魏武王的身份相符。
第二,在出土的随葬文物中,包括了铁甲、铁剑、玉珠、石枕、刻铭石碑等器类,在出土的几件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铭文,出土的画像石残块上刻有"咸阳令""侍郎"等文字,在经过多次论证后,界定墓葬年代为东汉晚期。
第三,据文献《三国志》记载,曹操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而大墓位于安丰乡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以西为西门豹祠,且与"邺"相邻,而曹操曾在"邺"建立基业,与史料相符。第四,曹操生前提倡丧葬从简,嘱薄葬,而这座墓葬中"无藏金玉珍宝"且墓内无壁画,装饰从简,随葬的器物多为曹操生前所用。
第五,曹操生前为"魏王",而在下葬后被封以"魏武王"的谥号,这与出土的文物上所刻铭文相符。因此界定墓主人为曹操。
第六,曹操卒于公元220年,享年六十六岁,经专家考证墓室中的遗骨,墓主人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因此,年龄上也是与曹操相符的。
在社会的关注以及质疑声中,经过专家多方的考证,认定这座东汉大墓的主人即为曹操。曹操墓葬疑云的揭开,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一大重要突破,将对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让人们穿越时空看清真正的历史。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