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李秀宁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可以说她所率领的军队在隋朝京城地区开创了大片的敌后战场,为李渊打败隋军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死也创造了两个历史,她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死后被赠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军礼安葬的女人。

一、下嫁小将,果断起兵

平阳公主,(为区别汉元帝之女、西晋司马炎之女也叫平阳公主),唐朝的这个平阳公主也被历史上称为平阳昭公主,她名叫李秀宁,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与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窦氏所生。李渊在发迹前,将李秀宁许配给了隋太子千牛备身(相当于太子的近卫军小将领)柴绍,夫妻二人也长期居住在长安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派人秘密召回李秀宁夫妇,柴绍对李秀宁说:"你的父亲起兵将清除隋军,我准备迎接义军,如果我们一起去肯定不行,但是我单独去又怕你有什么不测,有什么办法啊?"李秀宁十分支持丈夫,对丈夫说"你应该赶快奔赴太原,我是一个妇人,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躲藏,我会另外想办法的。"于是柴绍赶往了太原。

平阳昭公主李秀宁

没想到在李渊强大基因的影响下,自己的女儿李秀宁也是巾帼英雄,李秀宁在与柴绍分开后到了鄠县(今陕西户县)自己的庄园,散尽家财,遣散下人。征召了数百流民、山贼等,也起兵响应李渊晋阳起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秀宁四处联系当时在京城旁边的割据势力,这时在司竹园有个胡人叫何潘仁的山贼,自称总管占据该地。李秀宁派家奴马三宝到何潘仁处劝说他归附,何潘仁表示愿意归附并攻下了鄠县,还联合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小割据势力归附了李秀宁。史书没有记载为何何潘仁会心甘情愿来归附李秀宁,但本人认为李秀宁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况且当时李渊已经在晋阳起兵,何潘仁这些小势力,在当时群雄争霸,大鱼吃小鱼的局面下,最终都会走上归附大势力之路。倒不如早点选边站,或许以后还可以弄个开国功臣。史实也证明唐朝开国后,李仲文被授予太常少卿,丘师利也担任了唐朝左监门大将军、冀州刺史。

二、东征西讨,开国功臣

李秀宁率军先后拿下了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她虽为女流之辈,但是也非常具备治国之才,在她所攻下的每一个地方,都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掠百姓,百姓都十分支持拥护她,称其军队为"娘子军",许流民都归附她,李秀宁也获得了七万余士兵,唐高祖李渊知道后很欣慰也很高兴。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渊起义军渡过黄河,柴绍也率军到南山与李秀宁会合。在会合后,李秀宁并未与丈夫柴绍合并,而是单独设置幕府,相当于现在单独设立了一个司令部,意味着李秀宁依然选择了独立率领一军作战。随后李秀宁率一万精兵与唐太宗李世民联合包围了京城。京城被平定后,李秀宁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他是唐朝唯一立军功的公主,唐高祖李渊十分赞扬她的行为,多次单独赏赐她。平阳公主李秀宁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隋朝在首都地区的兵力,为李渊南下西进关中地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扫清了一定的障碍。

古鄠县,今户县

三、死得光荣,创造历史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平阳公主李秀宁去世,唐高祖李渊想用军队礼仪为平阳公主举办葬礼,但是大臣说自古以来都没有妇女享受军礼的。唐高祖李渊说"鼓吹是军乐,过去平阳公主在司竹起兵响应,亲自率军作战,有平定安国之功。周朝的文母也是治国的十大功臣,如今公主有辅国之功,与其他妇女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没有鼓吹?",于是李渊力排众议用军礼安葬了平阳公主,与此同时,李渊还要求相关部门为平阳公主赠了一个谥号"昭"。平阳公主李秀宁的死,也创造了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绝无仅有,她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死后被赠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军礼安葬的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

另外现在很多说法认为山西娘子关的来名是因为平阳公主李秀宁率领的"娘子军"在此驻守过,个人认为有失严谨,因为平阳公主李秀宁真正起兵是在隋末唐初,而当时李秀宁长期与丈夫柴绍生活在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史书记载李秀宁的活动范围也仅仅在长安周围。而唐朝建国的武德元年到武德六年李秀宁去世,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李秀宁这六年做了什么,但是按照中国的封建传统,这时候李秀宁应该已经不再参与军事了,更不可能到山西去镇守娘子关。所以,山西娘子关应该与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娘子军"没有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