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河对岸
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几次都差点被大明扑灭,却又都死灰复燃,并最终推翻了大明王朝。但为何在山海关一片石大败於吴三桂与满清联军之后,便一败涂地,再也不能复起?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政治环境的不同。明朝末年,外有后金(满清)寇边之患,内有农民起义之忧。后金寇掠与农民起义往往能遥相呼应,而使大明王朝顾此失彼。如,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庄烈帝(崇祯)..令(洪)承畴专督关中,复与(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高)迎祥就俘。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
但是,满清却於此时大规模入关寇掠,严重威胁到京畿地区的安全。逼迫大明朝廷不得不将孙传庭、洪承畴等人调往辽西一线防范清军,而使李自成在商洛山中得以喘息。而满清入关之后,却无此后顾之忧,能专心对付李自成起义军。
再则,满清多骑兵,更为机动灵活,而使李自成的农民军得不到喘息与休养。李自成的起义军大多数都是流民,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而没有力量固守一地,经常被政府军追着走。故而,只能采取流寇式走州过县,依靠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来补充给养。而大明之所以征剿不力,就在於双方都是步兵为主,往往弄不清其行踪所在。而满清却多骑兵,李自成的农民军跑到哪?满清就能追到哪,使得农民军得不到休养。
参考史籍:《明实录》、《清史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