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名为徐茂公的人,但人们口中说的徐茂公通常指的就是唐朝的名将李勣也可称之为李绩。李勣出生于公元594年,他本名为徐世绩,字懋功而后被人以讹传讹变成了徐茂公。他本是一位富豪家庭的公子,家里的钱财无数,父亲平日里也常常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贫困百姓,不管是自己的亲戚还是路边普通的陌生人都会救助。

虽说他的家庭生活十分的富裕,但是此时的隋炀帝杨广则深受百姓的唾弃,天下大乱,而徐世绩在看到百姓生活的疾苦之后,也决定改变现状,便就近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寨,随后又因为李密被天下人视为英雄,而决定投靠李密以此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不过归顺李密的瓦岗军却并不和谐,内部发生了严重的矛盾,翟让就在这场混乱中,意外被李密杀死,徐世绩也在这场混乱中身受重伤,幸好有王伯及时的喝止,不然徐世绩也可能在这一场混乱中身亡。在这场混乱过去后徐世绩依旧是李密手下的一员得力大将,在战场上奋勇拼搏。

不过最终却因为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最终只得归顺唐朝。其实在归顺李唐之时,徐世绩的手中有着诸多的地盘,但徐世绩却将自己的地盘当作是李密的领地让李密将其一同献给李渊。当李渊得知事情的真相时对徐世绩的这个感恩之心感动,封其为大将军并赐姓为李,因此徐世绩改名为了李世绩。

在之后的日子中,李世绩随着秦王李世民大战四方,为李唐平定四方的战乱,而后在李世民登基之时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号,改名为李绩。在李渊时期就征战四方的李绩不仅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认可,也深得李世民的重视,在突厥来犯大唐之时,李世民更是命其与其他大将分从不同方向出击突厥。

而突厥面对突如其来的庞大军队也无力反抗只得退兵西逃。为了剿灭突厥的余党,李绩与李靖一同商议先骗取突厥的信任,待其放松警惕后再前去追击,必定能够平定贼寇。这个法子却是奏效,在李绩的分离阻挠中突厥的大酋长率其部落一同投降,去时只有三千兵力的李绩回来时却带回了5万人马。

不仅如此在贞观十五年的十一月,李绩被封为兵部尚书被调回朝廷,可他还未回京赴任之际却发现边疆发现的变化,随即禀报朝廷并转身投入了战争,为李唐平定边疆,开拓疆土。对于李绩的才能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都十分的欣赏,李世民为了能让李绩死心塌地跟随李治,特地将其贬出京城,待到李治上位再将其请回。承蒙李治恩典的李绩就如李世民所想死心塌地为李治守护边疆。

他的一生历经了无数次的战争,不管是在瓦岗寨还是在李唐,他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他每一次的指挥作战总能有适当的排兵布阵,即便是敌军临时变动也能对此及时应变。在商讨政策时他总会和其余的将军一同商讨借鉴好处,从而得到一个更完美的计划,而且在得到赏赐之时,他几乎只从里面拿出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赏赐都给了部下,即便是功劳也是如此,因此诸多的将士都愿意为李绩所用。而李绩的病逝也让军中的将士们悲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