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指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确定双方边界的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沙俄承认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另一方面清朝把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大片领土划归沙俄所有,将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此条约被清朝称为是"平等条约",对后世的中国版图影响比较深远。可清朝在雅克萨战场取得胜利情况下签订条约,为何还要割让大片土地呢?

《尼布楚条约》中待议区的划分

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历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而《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的历史背景在于,此前沙俄一直侵扰中国黑龙江地区,两度占领雅克萨,都被中国击败。而沙俄忙于南方及西北战事,同时因给养困难,无力坚守雅克萨,提出同中国议和。当时,清王朝已经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实力刚刚恢复。康熙帝两次东巡,设黑龙江将军驻守瑷珲,设置驿站,加强水师,保障军需,建立了对黑龙江上游地区的有效统治。但因为西北有噶尔丹叛乱,也希望保持东北边疆的稳定。在这一局势下,康熙帝同意议和,派索额图任钦差大臣,率领使团赴尼布楚,与俄国使臣谈判并签订了条约。

康熙皇帝

康熙喻示谈判底线,第一,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拱手送给俄国人。第二,俄国必须遣返将叛逃的达斡尔族首领根特布尔。按照清王朝历代皇帝钦定的说法,《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同外国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等条约",为清王朝赢得了长达170年的边境安宁。

然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中方做了无原则退让的产物,索额图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富庶地区拱手送给了俄国,造成了重大国土损失。西伯利亚及其以南以东本来都是蒙元时期的中国领土,满人跟蒙古人结盟定鼎中原,所以那些地区在清朝时期虽然未经治理,但依然属于中国。再者,该条约还明确将北诺斯山与南支之间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包括勘察加半岛和整个乌第河流域在内的广袤疆域,定为待议地区。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清朝在战场取得胜利,《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割地呢?原因有两点:

其一: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清政府刚刚完成了对国内三藩的平定工作,军队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疲惫的,国家的实力因为三藩之乱的影响也有所下降,这个时候清政府西部的准噶尔发生了叛乱,清政府不想与沙俄在北方边境的问题上长期的纠缠不休,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与沙俄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从而可以腾出手来去征讨准噶尔叛乱,而沙俄看到了清政府这一点,于是将其作为了有利于自己的谈判砝码。清政府为了尽快的解决与沙俄的领土争议,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割让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

其二:农耕文明条件下,农业生产潜力是评判土地价值的最主要标准。而北亚由于极端苦寒,完全不具备起码的农耕潜力,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并没有实际价值。对中国来说,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势力范围基本局限于东亚大陆,并不完全是因为其之能力不足以外拓,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就是周边板块农业价值有限,开发所获得收益相对不高;相反由于距离太过,道路艰难等原因,如果强行占领,所承担的成本开支却十分高昂。所以从性价比角度而言,在占领了适宜农耕的东亚大陆中东部后,中原王朝最多也不过是用一些羁縻手段,把这块核心区周边的地区化作内藩甚至外藩,为自己建立起一道地缘屏障,对此再用羁縻之法,将核心区的周边的板块化为内藩,建立起自己的安全保障。对再边远的地区,中原王朝就再无兴趣。

北亚的过于蛮荒、与俄罗斯争斗的低性价比,以及巩固中原统治基础的战略考量,这两大因素,与中国传统农耕世界观的天然局限聚合到一起,最终导致清廷十分"果断"的退出了对北亚的争夺,将其"慷慨的"让给了俄罗斯。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客观上遏止了沙俄继续向东扩张。中国称此条约为"清朝做了让步的平等条约",沙俄(包括苏联时期)则称此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声称俄国在《瑷珲条约》中收复了在《尼布楚条约》中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

可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1930年北平文化学社印行的《中国国耻地理》一书中也曾认为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