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652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文/临渊
插画师/Eva
在古代中国,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政治家,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自所属的朝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有李斯,汉有萧何张良,三国有诸葛亮,往后还有数不胜数的政治大家。
在这些人物当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不论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还是放眼整个历史,他都有资格占据一席之地,这个人便是被誉为"大明第一首辅"的张居正。
张居正自幼便聪明伶俐,十五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是当之无愧的"神童"。虽然自小家中条件不是十分优越,但是张居正的出现,彻彻底底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
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考上进士起,到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张居正在明朝政坛度过了叱咤风云般的三十五年。这三十五年中,张居正从一个小小的庶吉事,一步步登上群臣之首的位置,可以说为了大明简直操碎了心,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情况却急转直下,不仅被抄家,还差点被掘坟鞭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张居正,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闻,有人说他生活奢靡不堪,平时出门坐的是需要三十二个人才能抬起来的豪华轿子,有人说他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私下里有交情,染上了不正当的关系,还有人说他是个好色之徒,哪怕是上了年纪之后,也还是色心不改,到处搜罗美女。这些传闻且不说是否属实,就算属实,在古代社会,因为生活奢靡被抄家,倒也不至于。
跟这些不良嗜好比起来,张居正被当时的人们真正觉得私德有亏的,是没有给父亲戴孝之事。在古代封建社会儒家礼法的影响下,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在思想上都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不孝的人是要遭受天下人的唾骂的。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礼法,张居正不应该回乡守孝三年,然而此时正处于张居正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不让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张居正并没有选择回乡守孝。
张居正这一行为,受到了很多人的抨击,连他的学生也站出来指责他。虽然在如今看来,所谓的儒家礼法有很多无法让我们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张居正受到这样的抨击,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经过这件事,张居正的政治形象大打折扣,他在天下读书人的眼里,成为一个不孝之人。
作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张居正最为让人熟知的,便是他主导推行的改革了。在他担任明朝首辅期间,张居正大力推行"万历新政",定下了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范围推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考成法"和"一条鞭法"。
所谓考成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说白了就类似于如今的官员考核。明朝后期,很多官员都出现了严重的懒政现象,官员们玩忽职守、贪赃枉法,整个朝堂吹起了一股不良之风,大家都只是过来打个卡,清清闲闲地上一天班,俸禄就到手,时不时还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挣点外快,简直不要太快活。
但是当张居正的"考成法"一颁布,这些官员的好日子便到头了,那些懒懒散散的闲官、考核不合格的劣官,全都遭到了淘汰,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剩下的官员不得不勤快起来,努力达到考核的标准。在严格的执行下,当时的明朝,官员办公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家机器得到了更好的运转。
至于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在税收方面推行的改革。此前,明朝的税收十分繁杂,各种各样的税目、贡品和徭役名目繁多,管理混乱,给了很多官员钻空子投机取巧的机会。而"一条鞭法"则将这些所有的税收全部统一起来,总归成一条税目,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如此一来,不仅简化了税务制度,方便了工作,也使得地方官员更难在税收中做文章从中牟利了。
改革的内容还有很多,大都是有利于国家运行、有利于天下百姓的好政策,但是,这些措施虽然于国有利,但是却得罪了当时朝中的其他官僚集团。此前很多官员,因为张居正的改革,要么被革去了官职,要么被降职,要么被斩断了发财之路,他们自然对张居正怀恨在心。
当张居正还在世的时候,碍于权势,他们不敢肆意妄为,等到他去世了,他们便联合起来,向万历皇帝说张居正的坏话。都说什么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进献谗言的人一多,还真就为万历皇帝下令抄张居正的家起了作用。
前面的这些原因,还不足以让张居正被抄家,令万历皇帝真正下定决心清算张居正的,则是他触碰了身为臣子最不该触碰的东西--皇权。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权力便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古代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为了皇帝的位置,很多人宁可将夫妻之情、兄弟之情甚至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抛之脑后。皇权是不可逾越的,一旦有人威胁的皇帝的统治,在处理他们时,皇帝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万历皇帝年仅十岁便登上了帝位,这时的张居正,除了首辅的位置,还兼任小皇帝的老师。出于对大明社稷的考虑,张居正一直以非常严格的要求来规范万历的行为举动,其严格程度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据记载,有一次在张居正监督万历背书时,因为万历背错了一个字,便遭到了张居正严厉的呵斥,吓得小皇帝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还有一次,厌烦了张居正严格管教的万历,在太监的怂恿下,去宫中找宫女寻乐,想要听宫女唱小曲,由于宫女不会唱,万历十分生气,便要下令将两个宫女斩杀,在随行太监的劝阻下,最终改成了削发惩罚。这事让李太后知道后,她十分生气,便找来了张居正,将此事告知了他。
看到平日里自己严加管教的皇帝做出了如此放肆的事,张居正自然是震怒不已,在他的要求下,万历不得不颁发了一道《罪己诏》,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承认错误。连皇帝都得听自己的,可见当时的张居正权势是有多大。
万历皇帝一天天长大,但是他却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的影子里,长期以来严格的管束,在万历的心里早已滋长出了仇恨的种子。从万历登基到张居正去世,整整十年的时间,张居正可以说是一手掌握了明朝最高的权力。
自古以来君权和臣权便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张居正权倾朝野,就算他一心为大明社稷着想,万历也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要想自己亲自掌管权力,张居正是最大的阻碍。盼星星盼月亮,万历盼了整整十年时间,可算是盼到张居正离世的那一天,加上此前被张居正得罪的官僚在一旁煽风点火,万历最终对张家痛下杀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认为,张居正去世后,还遭到清算,属实有点冤枉。在他在世的时候,虽然说掌握了朝堂大权,但是他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明社稷,至于对万历皇帝严格要求,也是希望能把他培养成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毕竟万历初登基时年仅十岁,当时存在的问题绝非是一个十岁的小孩能够解决得了的,失去张居正,等同于失去了一座大靠山。
果不其然,在张居正去世后,终于能够亲政的万历并没有成为扭转明朝颓势的明君,明朝在万历的统治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在万历去世后仅仅二十四年,明朝便在农民起义和关外清军的夹击下灭亡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朝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