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的圣旨与太后的懿旨冲突时,执行者应该听谁的旨意呢?

圣旨代表了皇帝的旨意,包括诏书、诰书、敕书、制书等形式,明清以后,圣旨都以"奉天承运,皇帝(诏、诰、敕、制)曰"这一句开头。当然,皇帝的旨意,也可以采取"口传"的形式,或者较为随意的"御批"(皇帝用朱笔写在小幅纸上的批示)。

懿旨和令旨主要在皇朝发生突然变故,皇位空置; 幼主新立,权臣当道;皇帝羸弱,后宫干政;与君不和,图谋不轨等情况下太后(或皇后)与皇太子(亲王)暂时用懿旨、令旨的形式发号施令。如明朝成祖朱棣御驾亲征,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1449年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在北京监国,都是以令旨传令。

说到底,皇帝也是人,权力欲再强,母子亲情还是最大的,所以如果太后是皇帝生母,则地位非常稳,权力也很大。正常情况下圣旨和懿旨是很少冲突的地方啊,如果真有一天出现了,那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因为只有皇帝才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权至上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触怒圣颜可是大罪,即使太后也得三思而后行。

圣旨是有最高效力的,太后懿旨只能在垂帘听政期间或新皇没有正式继皇帝位的情况下才可以具备效力,皇帝亲政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对抗问题,加入真的出现了圣旨与太后懿旨冲突,那就意味着一场政治斗争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