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中东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目不暇接。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抵达以色列,带来了一份"大礼"--重型炸弹。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特朗普的支持下,誓言"完成对伊朗的任务",中东局势再度升温。
什么意思?
简单说,以色列和伊朗的较量,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支持,更是让这一局面变得更加微妙和危险。
在特拉维夫,内塔尼亚胡与卢比奥并肩而立,话说得斩钉截铁:"在特朗普总统的强有力领导下……我们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这"工作"是什么?很明显,就是对付伊朗。
以色列一直认为伊朗是中东的"幕后黑手",无论是哈马斯、真主党,还是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以色列都认定背后站着伊朗。因此,早在过去16个月里,以色列已经多次对伊朗相关目标发动打击。
但现在不同了--特朗普政府上台,彻底颠覆了拜登时代的中东政策。
更重要的是,美国情报机构已经警告,以色列很可能会在今年内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攻击。换句话说,华盛顿的分析师们已经预见到,以色列可能要来一次大动作。
可问题是,美国真的想让这场战火彻底点燃吗?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方面在口头上表示希望与伊朗达成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大力军援以色列,甚至批准了拜登政府曾经冻结的重型炸弹运送计划。
这是什么逻辑?
很简单,特朗普的风格历来是:一手硬,一手更硬。嘴上说"希望和平",但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
看看最近的几个动作:
1.解除对以色列军援的限制,让美制炸弹源源不断送往特拉维夫;
2.推动以色列加强打击伊朗代理人,减少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
3.在加沙问题上,站在以色列一边,甚至公开支持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去。
这还是"和平"吗?
很明显,特朗普的策略,是在不直接出兵的情况下,通过盟友以色列来遏制伊朗,同时加强美国在中东的掌控力。
毕竟,对特朗普来说,美国的选民并不希望美国再陷入一场无休无止的中东战争,但"站在以色列一边"却可以让他收获国内支持,特别是犹太裔选民的青睐。
所以,嘴上谈和平,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
就在内塔尼亚胡誓言对伊朗"完成任务"之际,美国向以色列运送了一批重型炸弹,其中包括MK-84型炸弹。
这批炸弹是什么概念?
MK-84炸弹,俗称"地狱之锤",重达2000磅,专门用于摧毁坚固目标,比如地下军事设施或防空阵地。更重要的是,它正是打击伊朗核设施的理想武器!
换句话说,这不是普通的军援,而是"战争级别"的支持。
更微妙的是,拜登政府之前一直担心这些炸弹被用在加沙的平民区,因此冻结了运送计划。但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推翻这一决定,甚至连解释都懒得给。
以色列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立刻表态:"这是以色列和美国之间强大联盟的进一步证据。"
什么意思?
很简单,以色列已经拿到了"尚方宝剑",如果形势需要,他们完全可以对伊朗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这就让中东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了。
当然,以色列的麻烦不止在伊朗,加沙也是一团乱局。
特朗普最近提出,美国应该"接管"加沙,并驱逐所有巴勒斯坦人。这一提议立刻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在美国国内都遭到了猛烈批评。
但内塔尼亚胡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公开表示:"这并不令人意外,我们事先就知道这件事,并讨论过。"
换句话说,这事儿他们早就谈好了。
与此同时,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停火协议仍然岌岌可危。尽管最近有三名以色列人质被释放,但哈马斯随后指责以色列在停火期间袭击了加沙警察,导致三人死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停火协议随时可能崩盘。
如果再加上伊朗战线的升级,中东局势无疑将进入更深的混乱。
说到底,以色列与伊朗的较量不是一天两天,而美国的政策变化,更是让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接下来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彻底引爆中东战火。 这会导致伊朗全面报复,局势全面失控,美军也可能被卷入冲突。
第二,美国斡旋,暂时缓和局势,但暗地里继续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这将是特朗普最擅长的"交易艺术",嘴上谈和平,实际行动却在不断加码。
第三,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或者通过代理人发动袭击,迫使以色列收敛。 这可能会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哪种情况,未来几个月,中东都会变得异常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