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抛出了一个强硬提议,呼吁特朗普政府限制甚至暂停中国航空公司在美降落的权利,条件是北京必须全面恢复稀土和磁体的供应。这一提议把中美之间的航权问题和稀土供应紧紧绑在了一起,立刻引发了各方关注。

今年4月开始,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对等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些稀土可不是普通材料,小到电子消费品里的磁体,大到激光设备、军事装备,还有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都离不开它们,对美国国防工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供应。穆勒纳尔觉得中国这是 "掐脖子",所以想出了用航班施压的办法,他还说要重新审查向中国出售商用飞机、零部件和维修服务的出口管制政策,想以此让中方让步。

穆勒纳尔所在的"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是2023年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成立的专门针对中国的特设委员会。作为众议院里关注中国问题的议员,穆勒纳尔此前就曾针对中国实体的贸易制裁、中美学术合作等问题表态,这次的提议也是他对中美战略竞争态度的延续。

自穆勒纳尔接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结束两国合作关系。今年7月,他致信并施压7所美国大学,要求重新审视甚至终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合作。同时,他还反对特朗普政府恢复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 AI芯片的决定,声称这可能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AI竞争力。

而中美之间的航班现状本就不算宽松。美国运输部刚批准了一项六个月的延期,允许联合航空、美国航空和达美航空每周合计只执飞 48 趟飞往中国的航班,这比获批的 119 趟少了一大半。对应的,中国航空公司飞往美国的航班数量也差不多。其实早在去年,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和航空业工会就游说过拜登政府,以中国有 "反竞争政策" 为由,暂停了中美新增航班的批准,现在航班数量本就处于低位。

穆勒纳尔会提出这样的提议,根源在于稀土供应的紧迫性和航权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美国来说,稀土断供直接戳中了国防和高端制造的痛点,而航权是双方都能直接感受到影响的领域,用这个作为筹码,以为就能快速施压,让中国让步。

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霸权逻辑,自己先搞关税,别人反制了又拿别的领域施压,哪有这样的道理。经常往返中美两地的网友吐槽,现在航班本来就少,票价还贵,要是再限制,出行更不方便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通乘客。还有人算过账,美国航空业本来就盼着恢复更多中美航班,真限制了中国航司,中方肯定会反制,美国的航空公司损失只会更大。

对此,有人认为这提议不太现实。民航专家綦琦之前就说过,中美航班调整应该基于对等原则,不是用来做政治筹码的,而且两国间的直飞需求其实非常强烈,限制航班不符合市场规律。此外,稀土管制不是 "切断供应",而是规范出口,美国短期内很难找到能替代的供应源,用航班施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让两国在经贸领域的矛盾更复杂。穆勒纳尔自己也该清楚,美国航空公司和依赖稀土的企业立场完全不同,这个提议很难得到广泛支持。

目前特朗普政府还没对这个提议给出明确回应,但这事已经透出了清晰的信号:中美之间的博弈正在从单一领域向更多领域蔓延。稀土是中国的优势,航权涉及双方利益,把两者捆绑在一起施压,看似是针对性反制,实则暴露了美国在供应链上的焦虑。只是这种拿民生和市场需求当筹码的做法,最终可能既得不到想要的稀土,还会伤了自己的航空业,最后沦为一场两败俱伤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