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只旅法大熊猫"欢欢"与"圆仔"于11月26日乘包机平安返回成都安享晚年,法国民众的"熊猫空窗期"刚拉开序幕,爱丽舍宫便传来重磅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12月3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此行不仅将聚焦中法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更明确表达了希望中方派遣新大熊猫赴法的期待。这场"熊猫之约"背后,是中法在经贸合作、全球治理与多边外交等多重议题上的深度互动,也折射出复杂国际格局下两国寻求平衡与共赢的外交智慧。

熊猫外交历来是中法友谊的重要纽带。2008年赴法的"欢欢"与"圆仔"在法期间收获了法国民众的狂热喜爱,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鲜活符号。如今随着它们年满17岁进入老年期,中方按惯例将其接回成都悉心照料,而法国方面迅速表达对新熊猫的期盼,既体现了普通民众对这一可爱生灵的情感依恋,更暗含着通过延续熊猫外交巩固双边友好的深层考量。从2018年马克龙访华时以名马"维苏威火山"作为国礼,到如今对熊猫的热切期盼,中法之间的外交互动始终充满人文温度,成为大国关系中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此次访问的核心议程,是推动中法战略伙伴关系在复杂局势中稳步前行。根据爱丽舍宫声明,马克龙将在北京与成都两地与中方领导人会晤,重点讨论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及全球挑战应对,尤其将推动"合作与平衡的经济和贸易议程"--这一议程不仅关乎中法双边利益,更与法国2026年担任G7主席国的核心雄心紧密相关。尽管中法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存在贸易摩擦,法国此前也支持欧盟对华采取部分贸易限制措施,但传统上保持的良好双边关系为分歧管控提供了基础,中方此前实现的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以及加快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的承诺,也为双方扩大合作创造了空间。

经贸合作的深化是此次访问的重中之重。中法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合作已形成深厚积淀,而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正持续释放。参考上一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的18项跨领域合作协议,此次大概率将在农食、金融、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达成新的共识。对法国而言,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市场,其持续扩大的开放格局为法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对中国来说,法国的高端制造与农业技术也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这种互补性合作构成了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全球治理与多边外交议题同样备受关注。彭博社此前披露,马克龙正考虑邀请中方领导人参加2026年在法国依云举行的G7峰会,这一"大胆举动"被解读为法国希望借助中国影响力提升G7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尝试。不过中方已明确表态支持包容性多边主义,更认可G20等机制的作用,对加入具有排他性的西方小圈子持保留态度。此外,法国方面仍在俄乌问题上重复"希望中方向俄罗斯施压"的论调,但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外交解决冲突的立场,强调"和平钥匙不在中国手中",这一分歧或将成为双方坦诚沟通的重要议题。

人文交流的"双向奔赴"将为中法关系注入新活力。以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双方有望在教育、体育、影视等领域扩大合作,中方此前延长对法国公民短期来华免签政策至2025年底的举措,已为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此次访问或将推动更多务实合作,如增开直飞航线、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等,让中法民间友谊在频繁互动中不断加深。而熊猫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象征,其赴法事宜的洽谈进程,也将成为衡量双方合作氛围的重要风向标。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马克龙此次访华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对法国而言,国内政治的复杂局面使得外交领域的突破成为提升民意支持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发挥独特作用,马克龙试图彰显法国的外交独立性。对中国来说,与法国保持稳定的大国关系,有助于推动多极化进程,为自身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尽管双方在部分议题上存在分歧,但共同利益远大于差异,通过高层互访加强沟通协调,正是管控分歧、扩大共识的有效路径。

从熊猫之约到战略对接,马克龙的此次访华承载着多重期待。熊猫的去留牵动着普通民众的情感,而经贸合作、全球治理等议题的进展则关乎两国长远利益。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通过深化合作为世界注入稳定性与正能量。期待这场充满人文温度与战略智慧的外交互动,能够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让熊猫所象征的和平友好精神持续传递,为大国相处提供更多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