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于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永久性海外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柏林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为了应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保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翼的安全,德国强势驻军立陶宛究竟要干嘛?

一、警告俄罗斯。德国装甲旅直接楔入俄罗斯家门口,与北约在波兰、波罗的海的军事部署形成了联动。此举首先是为了响应美国对欧洲防务投入不足的批评,以此强化德国作为北约欧洲支柱的地位。其次德军的此处驻地距离加里宁格勒近100公里,战术上对俄罗斯已经构成了匕首抵喉压迫态势。

二、树立德国军事地位。这支二战以来首个海外永久驻军的装甲旅标志着德国彻底撕掉战败国的标签。德国正以俄乌战争为支点,完成经济巨人向政治军事复合体的质变。2024年德国军费飙升至GDP的2.1%,军工复合体复兴已经势不可挡。

三、强化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德国通过军事存在实质性掌控东欧安全议程,既能对冲法国主导的"欧洲军"构想,又为欧洲战略自主注入德国基因。立陶宛驻军与德国主导的北约东翼战斗群形成呼应,柏林正在用军事资产置换欧洲领导权。

德国此举将对世界军事格局产生裂变效应,德国的军事崛起将打破法德轴心平衡,欧盟从经济共同体加速转向防务实体。北约内部已经出现"美德双核"苗头,东欧国家或将集体倒向德国主导的安全体系。而俄罗斯随后一定会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战术核武器作为回应,白俄罗斯境内核武器的常态化部署可能被提前。

而且德国突破军事禁忌将产生破窗效应,日本会加快修建扩军,1945年建立的国际秩序将出现结构性松动。84年前德军装甲集群碾过波兰开启二战,如今德国战车以保卫者身份重返东欧。这种身份转换的背后是欧洲集体安全幻觉的彻底破产。

当和平主义在炮火中灰飞烟灭,武力竟再次成为大陆秩序的终极担保。当德国战车轰隆东进,我们听到的并不是和平的凯歌,而是21世纪地缘政治绞肉机启动的轰鸣。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局势也有重大动态。据俄罗斯"皇城"电视台网站消息,内部人士透露,普京已决定不再对基辅和欧盟的挑衅坐视不理。基辅在巴黎和伦敦支持下,持续破坏俄美之间为和平解决冲突所达成的协议,这成为克里姆林宫转变态度的关键原因。普京近期对泽连斯基及乌政府合法性提出质疑,并提议乌克兰在联合国领导下建立临时政府,这一系列举动表明,俄方已认为与现乌领导层谈判难以推动局势缓和,转而准备采取更为果断有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