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心吊胆了许久之后,伊朗头上悬着的"闸刀"还是被放了下来。

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中俄提交的"延长伊朗制裁豁免期"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由于赞成票未能达到9票,草案最终未获通过。这意味着,自本月27日起,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将正式恢复生效。

【联大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在2006年至2010年间,安理会曾连续通过六项涉伊制裁决议,对德黑兰实施全方位限制,包括禁止各国对其进行武器贸易、压缩铀浓缩活动空间、冻结海外资产,以及对相关人员设立旅行禁令。

那几年,伊朗的经济被严重束缚,石油企业相继撤离,金融通道几乎被切断,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也随之暴涨。

如今决议的通过,意味着伊朗将再次被推入困境之中。对于此结果,中方深表遗憾,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强调: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伊核问题,而不是一味制裁和威胁。中方敦促美方放下"极限施压"的做法,回应伊朗的复谈建议,同时要求欧洲不要只会跟风制裁,而要拿出真诚外交努力。

而伊朗方面也把中俄的努力都看在了眼里,即便表决结果不如人意,但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依旧特别点名感谢中国和俄罗斯。他直言:"中俄为外交对话保留空间、避免对抗冲突付出真诚努力,选择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伊朗外长对中俄表示感谢】

同时,阿拉格奇还在发言中怒斥美西方的"双标"。他说得很直白:以色列明明是真正的"拥核国家",却被美国和欧洲当成"视而不见"的存在。反过来,伊朗的核计划是和平性质,却屡屡被拿来当作口实,成为制裁和威胁的理由。

事实上,美西方的这种"双标",中东国家都看得很清楚。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却从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本身就是国际核秩序的最大漏洞。但美国不仅不追究,反而一再为其"兜底",甚至暗中纵容。相比之下,伊朗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扣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帽子。

但碍于西方霸权,中东国家只能当"睁眼瞎",而这次伊朗外长的发言,无异于当众揭开了西方的"假面"。

客观来说,制裁的重新恢复对伊朗确实是一记重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朗的"天"就要塌了。

【伊朗总统称恢复制裁"天不会塌"】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强调,德黑兰早已为制裁的重新启动做好了准备。他直言:"即便他们真的恢复制裁,也不会出现天塌下来的局面,更不可能迫使我们低头。"他表示:事实上,伊朗已经通过多项举措,与周边国家、欧亚地区伙伴,以及金砖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合作网络。

伊朗总统所说的"天不会塌",并不是在虚张声势,即使西方在联合国层面恢复制裁,伊朗仍有一条由中俄主导、金砖和上合加持的"生命线"。

伊朗去年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并在今年成为金砖国家新成员。此次被制裁之后,这两个国际平台就成了伊朗的"救命稻草"。

尤其是在经济层面,金砖国家正在推进去美元化,探索本币结算机制。伊朗的加入,等于为它绕过SWIFT金融封锁提供了合法渠道。上合组织则为伊朗提供了安全与地区合作的框架,让德黑兰不再孤立。

总的来说,未来这段时间里伊朗的处境肯定不会轻松,但也不会崩溃。相反,它很可能借此机会更加坚定地向东方靠拢,深化与中俄的关系。到最后,真正被制裁反噬的,或许不是伊朗,而是那些企图通过施压达到政治目的的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