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会晤更多细节披露,美总统特朗普用两个字形容中方,恰恰证明中国的手段恰到好处。

日前,《人民日报》披露了中美元首会晤当中的更多细节。当两位领导人在金海空军基地的红毯上时隔六年再度握手后,中方领导人首先问候道:"很高兴又见面了",特朗普也回应道:"很高兴再次见到你。我肯定我们今天会有非常成功的会晤。"

紧接着,他看向中方领导人笑着补充道:"但他是个很强硬的谈判者,这可不好。我们彼此之间非常了解。"

特朗普

特朗普用"强硬"二字形容中方,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手段恰到好处。作为以"交易艺术"自诩的政治人物,在特朗普的字典里,向来只对实力对等的对手展现尊重,这点也能从他的开场白中看出。

他在开场白里接连用"杰出"、"备受尊敬"、"伟大国家的伟大领导人"等词汇夸赞中方,显然,他认为中方是"可敬的对手"。​这场让特朗普12分满意的会谈历时100分钟,结束后特朗普亲自陪同中方领导人走到红旗车前,握手耳语后目送中方上车,自己才转身离开,就连一向"对华强硬"的美国务卿鲁比奥离场时都面带微笑。

这些外交礼仪上的"超规格"待遇,与特朗普"强硬"二字的评价形成奇妙呼应,恰恰证明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绝不妥协,才换来了美方对华策略的务实调整。​

中美会晤美方团队

如果说,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博弈中,中国应对美国的关税压力时是"接招"的一方,那么如今中国已成为"出招"的一方,无论是稀土管制还是暂停进口大豆,种种措施尽显中方的游刃有余,这正是中方"强硬"底气的来源。​

在会谈开场,中方既点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摩擦很正常",坦诚正视差异和问题;又明确提出"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的核心主张,将分歧置于"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大框架下,这样"刚柔并济"的表态既给中美合作留足了空间。

此外,中方提及"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达5.2%",强调"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同时用"70多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表述,传递出"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信号。这种对自身实力的适度展露,也是实力支撑下的"不卑不亢"。

特朗普提前抵达会场

​特朗普对稀土、大豆、芬太尼问题的高度关注,本质是出于国内政治考量--大豆关乎农业州选民支持,芬太尼是美国民生议题焦点,稀土则直接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关键,在谈判中展现游刃有余。

​这波谈判结束后,美方对华关税实际降至20%左右,中方反制关税也对等降至10%,两国为贸易战踩下了刹车。而特朗普口中的"强硬"二字,最终成为2025年中美博弈的经典注脚。它既不是对对抗的抱怨,也不是对妥协的不满,而是对一个崛起大国谈判姿态的客观描述。

中国的"强硬",从来不是蛮不讲理的对抗,而是有理有据的坚守;不是咄咄逼人的挑衅,而是平等对话的底气。世界更应明白,中国的"强硬"不是为了改变谁,而是为了不被谁改变,这种恰到好处的"强硬",正是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