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使干脆把话说透:想让中国取消关税,加拿大得先按中方说的办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即将访华之际,中国驻加大使王镝就在接受加媒专访时抛出关键表态:"想让中国取消关税,加方得先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关税"。
为何中方要在高层互动前如此直白地亮明立场?这一表态背后藏着怎样的外交考量?加拿大又如何面临着来自中国与美国的双重压力?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
这场关税摩擦的起点,本就源于加方的单边行动。
此前,加拿大跟随美国脚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同时对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 "保护本土产业",但当时中国电动车在加市场份额仅占不到3%,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更像是一次政治站队。
作为回应,中方对加拿大油菜籽、猪肉等优势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贸易摩擦就此爆发。
如今阿南德访华在即,关税问题自然成为核心议题,王镝大使的表态,本质上是在谈判前明确划定底线。
中方此时 "把话说透",是精准把握时机的外交主动。
今年7月吉隆坡,王毅外长曾会见加拿大外长阿南德
从时间节点看,正值加外长访华前夕,此时亮明立场能避免谈判陷入 "模糊拉扯" 的陷阱,直接将焦点从 "中方是否让步" ,转向 "加方是否纠正错误"。
这种话语策略的转变,背后是充分的底气:中方早已构建起替代供应链,澳大利亚正趁机抢占加拿大流失的油菜籽订单,反制影响完全可控。
而 "解铃还须系铃人" 的表述,既坚持了原则,又没堵死对话空间,展现了成熟的谈判智慧。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一表态恰好击中了加拿大的 "内外软肋"。
国内层面,关税反制已让加方付出沉重代价,民间呼声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压力。
加拿大油菜籽
外部层面,加拿大正深陷中美博弈的夹缝之中。
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步步紧逼;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又难以抗拒。
这种 "想跟中国做生意,又怕得罪美国" 的矛盾心态,让加拿大在对华政策上左右为难。
王镝大使的表态,其实也给加拿大提供了破局的台阶。
表态中不提 "美国" 二字,却句句指向 "单边主义",既批评了加方追随美国的错误,又为其预留了 "以主权自主为由调整政策" 的空间。
加拿大总理卡尼
毕竟加拿大总理卡尼此前已公开表示,美国 "不再是可靠的贸易伙伴",加美 "关系密切的时代已经结束",这种认知转变为政策调整提供了基础。
中方更抛出能源合作的 "诱饵",明确表示鼓励中企与加方开展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前提是加方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
从外交博弈的角度看,中方的策略堪称精准。以往的经验证明,模糊表态只会让对方抱有 "中方可能率先让步" 的幻想,反而拖延问题解决。
此次直接亮明 "先纠正错误再谈取消关税" 的条件,相当于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王镝大使与加方人员合影
加方若想挽救农业损失,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若继续观望,只会让澳大利亚等竞争对手进一步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当然,加拿大的决策仍面临不确定性。美国的态度仍是最大变数,特朗普政府一直将关税视为贸易武器,绝不会坐视加拿大与中国缓和关系。
但从现实利益出发,加拿大已没有太多选择:继续追随美国,只会沦为贸易战的牺牲品;而以主权自主为由调整对华政策,既能挽救农业产业,又能拓展能源出口市场,符合其根本利益。
阿南德此次访华,将是对加拿大外交智慧的一次考验。
中加关系
中方的立场已清晰明确,加方若能带着 "纠正错误" 的诚意而来,双方完全有可能达成双赢:只要加方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关税,中方也会相应调整农产品反制措施,进而推动能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反之,若只是想 "空手套白狼",谈判恐怕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