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2025年7月7日,当太阳行至黄经105°,小暑节气携热浪如约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启幕,却非炎热的顶点--古人以"小"字点明其含蓄的开端,又以"暑"字预告伏天的逼近,恰如民谚所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一、小暑的来历

早在周代,古人已用土圭测日影,确立"二至二分"为四时坐标。小暑作为夏至后的首个节气,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精准注解:"六月节…暑,热也,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此时北半球日照达峰,长江流域"出梅"入伏,华北平原雷暴频发,全国近半疆域步入盛夏。雨热同期的特性,使小暑成为水稻灌浆、棉花结铃的关键期,故农谚警示:"小暑雨涟涟,防汛最当先"。

关于小暑的特点,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阐述的很清楚:一候温风至:地表再无凉风,热浪裹挟万物;二候蟋蟀居宇:蟋蟀离田野,遁入庭院墙角;三候鹰始鸷:鹰隼借热气流盘旋高空,避地温而狩清凉。

二、甲辰小暑六十年一遇

2025年为农历乙巳年(蛇年),天干"乙"属木,地支"巳"属火,形成"木火通明"的格局。这种天干地支的组合每60年(一甲子)才会重复一次,上一次出现是1965年,下一次需到2085年。

2025年小暑当日(7月7日)同时是农历六月初一,民间称为"半年节"(年中祈福日);按干支历法计算,这一天也恰好是长江流域"出梅"(梅雨结束)的首个"未日"。这种三合一重合现象(小暑+出梅+半年节)同样需60年才能重现。

三、小暑的三个特点

晚上小暑

今年的小暑交节时间是2025年7月7日 04时04分43秒(农历六月十三),这属于典型的晚上小暑。在民间老辈常说"白天小暑把扇丢,夜晚小暑热死牛",这句话顾名思义就是如果小暑在晚上,那么天气就会变得非常炎热。

为啥会有这样的说法,人们认为夜间阴气主导,热气积聚不散,预示后续高温更持久猛烈。现代气象学认为,夜间交节时地表热量未及时释放,叠加后续日照将加剧"热岛效应"。

小暑降雨

三伏热不热,小暑非常关键,民谚常说"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这意思就是如果小暑节气雨水不断,那么未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会持续下雨,地里的农活也就干不了了。

观察了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发现全国多个地区小暑当天都会有降雨,夏季本身雨水较多,如果持续降雨,那么洪涝灾害也会频繁。

小暑在月中

今年小暑在农历六月十三,这是属于"月中小暑",按照农谚的说法是:"小暑在头,热死老牛;小暑在中,冷热适中;小暑在尾,三伏穿袄"。那么这么看来,今年小暑的时候可能温度比较适中,但是也别指望会有多么凉快,可能温度不高,但气候相对闷一些。

以上就是今天所分享的内容,农谚是凝结古人观察智慧,对天气的一种预判,但具体天气仍需结合现代预报灵活应对。那么最后大家觉得今年小暑过后会很热吗?